概述
结核性脑膜炎是小儿结核病中最重要的一种类型,一般多在原发结核感染后3个月--1年内发病,多见于1~3岁的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从起病到死亡的病程约3~6周,是小儿结核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
病因
结核菌感染,结核性脑膜炎一般多在原发结核感染后3个月--1年内发病,多见于1~3岁的小儿。
症状
(一)典型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
1.前驱期(早期)约1~2周,一般起病缓慢,在原有结核病基础上,出现性情改变,如烦躁、易怒、好哭,或精神倦怠、呆滞、嗜睡或睡眼不宁,两眼凝视,食欲不振、消瘦,并有低热,便秘或不明原因的反复呕吐。年长儿可自诉头痛,初可为间歇性,后持续性头痛。婴幼儿表现为皱眉、以手击头、啼哭等。
2.脑膜剌激期(中期)约1~2周 主要为脑膜炎及颅内压增高表现。低热,头痛加剧可呈持续性。呕吐频繁、常呈喷射状,可有感觉过敏,逐淅出现嗜睡、意识障碍。典型脑膜剌激征多见于年长儿,婴儿主要表现为前囟饱满或膨隆,腹壁反射消失、腱反射亢进。若病情继续发展,则进入昏迷状态,可有惊厥发作。此期常出现颅神经受累病状,最常见为面神经、动眼神经及外展神经的瘫痪,多为单侧受累,表现为鼻唇沟消失、眼睑下垂、眼外斜、复视及瞳孔散大,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炎,视乳突水肿,脉络膜可偶见结核节结。
3.晚期(昏迷期)约1 ~2周 意误障碍加重反复惊厥,神志进入半昏迷、昏迷状态,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呼吸节律不整甚至出现潮式呼吸或呼吸暂停。常有代谢性酸中毒、脑性失铁钠综合征、低钾积压症等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最后体温可升至40℃以上,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二)非典型结核性脑膜炎。
1.较大儿童患结核性脑膜炎时,起病急,可突然发热、抽搐,脑膜剌激征明显,肺及其它部位可无明显的结核病灶;
2.有时表现为颅内压持续增高征象,低热、进行性头痛、逐渐加剧的喷射呕吐。可见视神经乳突水肿及动眼、外展、面神经受累症状,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轻度增加、蛋白增多、糖减少、氯化物正常,脑超声波检查提示脑室扩张或有中线位移,脑扫描可见放射性素浓染区,易被误诊为脑脓肿或脑肿瘤。
3.因中耳、乳突结核扩散所致者,往往以发热、耳痛、呕吐起病,易误诊为急性中耳炎。
4.六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全身血行播散性结核时,可继发结脑,或同时发生结脑,发烧、肝脾淋巴结肿大,可伴有皮疹,但胸片可见粟型肺结核。
检查
X线检查:肺部有结核病变者约为42~92%,其中属于粟粒型肺结核者占44%左右。胸片正常者,不能否定结脑。
脑脊液检查:
(1)常规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
(2)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3)免疫球蛋白测定
(4)乳酸盐及乳酸脱氢酶测定,溶菌酶指数测定以及脑脊液抗结核抗体检查。
治疗
(一)一般治疗:早期病例即应住院治疗,卧床休息,供应营养丰富的含高维生素(A、D、C)和高蛋白食物。
(二)抗结核治疗:抗结核药物宜选择渗透力强、脑脊液浓度高的杀菌剂,目前常用的联用方案
①异菸肼、链霉素和乙胺丁醇或对氨基水杨酸;
②异菸肼、利福平和链霉素;
③异菸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为抗结核药物的有效辅助治疗。一般早期应用效果较好。
(四)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