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生活水平提高了,儿童的营养状况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但街头随处可见小胖墩们并不表示:中国儿童不存在营养不良问题。现在的儿童并不存在缺乏蛋白质、脂肪以及糖等营养素,却普遍存在某些常量与微量元素缺乏的问题,而这一点远未得到家长及老师的重视。如果这些元素长期缺乏,势必会影响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学习,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经过众多营养学家的调查研究认为,目前我国儿童最易缺乏的微量元素主要有以下几种:钙(常量元素)、铁和锌(微量元素),而且认为通过日常合理的膳食,完全可以得到补充。
生长发育的强壮剂──钙
钙是常量元素,在人体的各种元素中含量最高。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儿童钙摄入量为11岁每天1 000毫克,14岁每天1 200毫克。而现在我国居民的钙摄入量不足推荐量的50%,因此,钙在儿童以及婴幼儿中缺乏现象十分普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其一,儿童以及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需要的钙量大量增加,而他们的饮食状况并没有改善,即钙的摄入并没有相应的增加,易导致缺钙;其二,钙的吸收不好,钙的吸收率本来就较低,如果某些膳食成分影响了钙的吸收,或体内缺乏维生素D,或有胃肠道疾病而影响了钙的吸收,则可能导致缺钙。
缺钙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主要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导致生长迟缓,骨骼变形而致佝偻病、个子矮小等。佝偻病在我国南方地区发病率在20%左右,北方的一些地区高达50%。
预防钙缺乏可通过膳食来解决。首先要保证不偏食,多摄入一些含钙量丰富的食物。食物中钙的来源较广,如牛奶、鱼虾类、硬果类食品、豆类和绿色蔬菜等。次而选择补充适当钙制剂。
造成贫血并影响工作能力的元素──铁
铁元素的缺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估计有30%~40%的幼儿缺铁。我国的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表明,以铁缺乏为主的贫血患病率平均在20%左右,其中儿童、孕妇和老人的患病率最高。缺铁的最主要原因在于铁的吸收利用率太低。
缺铁所造成的危害是多种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造成贫血;其二,引起心理活动和智力发育的损害及行为改变,铁缺乏(尚未出现贫血时的铁缺乏)还可损害儿童的认知能力,且即使在日后补充铁,也难以恢复;其三,使儿童抗感染能力下降,等等。
由于有机铁的吸收率高于无机铁,因此通过膳食补充铁时,最好多摄入含有机铁丰富的食品,如动物血、肝脏、鸡胗、牛肾、瘦肉、蛋黄等,大豆、黑木耳、芝麻酱及干果等也是铁的良好来源。当然,谷物蔬菜和鱼也含有一定量的铁;但奶制品、蔬菜和水果中铁的含量很低。
通向健康的必需微量元素──锌
锌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在人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过多食用植物性食物易引起锌缺乏。由于经济状况的差别,锌缺乏的问题在农村比在城市要严重,这主要是由于膳食结构的差别而引起的。
锌缺乏的主要症状有以下几个方面:偏食、厌食或异食(即吃土、煤渣、粉笔等物品);矮小、瘦弱、秃发;腹泻;反复感染、感冒次数多、伤口愈合不良、反复口腔溃疡;性成熟延迟、第二性征发育障碍等等。出现上面这些症状是比较严重典型的锌缺乏了,并不多见。研究人员曾在调查中发现有一儿童的大便中有小砖头块,有可能是由于缺锌而致的异食症引起的。通常,锌缺乏表现并不明显,或只是生长缓慢,给儿童适当地补充锌是十分必要的。
有资料表明,锌缺乏在我国儿童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在日常饮食中,给儿童适当地补充锌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含锌较为丰富的食品有贝壳类海产品(牡蛎肉含锌量最高)、红色肉类、动物内脏等;干果类、谷类胚芽和麦麸也富含锌;一般的植物性食品含锌较低。干酪、虾、燕麦、花生酱、花生等是锌的良好来源,但是过细的加工,会使食品中的锌大量丢失。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食品中还含有能抑制人体吸收锌的物质,如大豆蛋白、小麦和玉米粉、咖啡、茶、各种豆类、奶酪和牛奶中都含有,日常饮食应加以注意。
“以微见著”,微量元素缺一不可。上面几种元素是目前所知的儿童极易缺乏的元素,在饮食中适当增加含量丰富的食品,可以有效的预防缺乏症。但过量补充这些元素并不必要,而且有可能会对儿童身体产生毒性作用,所以切忌盲目补充各种制剂或营养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