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就餐时用一次性筷子,是不少人看似“讲卫生”的饮食习惯。然而,就是这一“讲究”的筷子,却无形中吞噬着森林资源,破坏着生态环境,威胁着我们的健康。据统计,中国人均森林覆盖率列全球第134位,而一天生产的一次性筷子,却可以把面积达44万平方米的广场铺满……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一次性筷子带来的隐患,并积极行动起来。
10月初,一些网站和环保人士发起了名为“拯救森林,筷行动”的倡议,号召京城各餐厅和消费者不用一次性筷子,目前已有300多家饭店加入。另据中国烹饪协会透露,《餐饮企业经营规范》也将从今年12月1日起实施。届时,一次性筷子将逐渐淡出。
一年“吃掉”2500万棵树
一次性筷子遭谴责的首要原因,是其生产浪费了大量林木资源。“我国每年约生产450亿双一次性木筷,消耗林木资源近500万立方米。一棵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3000—4000双筷子。如此算来,我们一年要吃掉2500万棵树。”北京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北京环保餐具联合组织秘书长董金狮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曾这样描述,“我出生在延安老区,从念小学时就在清凉山、凤凰山种树。长大后再回到延安,发现我种的树都没了。农民说那是国家的树,大家都砍……”
相比之下,日本人则“明智”得多。他们拥有居世界前列、高达69%的森林覆盖率,但却“吝啬”到每年消耗的250亿双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其中约96%来自中国;而森林覆盖率仅有18%的中国,却大量砍伐林木,生产一次性筷子换外汇。据统计,每年我国出口日本一次性筷子225亿双,约合200万棵成年树。“我去日本考察过,他们每年用100多亿双筷子,其中大半来自中国。同时,日本这些废筷子是造纸的优质原料。我们为什么不能在这些技术上多下功夫呢?”董金狮遗憾地表示。
在朝阳区SOHO现代城附近的一家小餐馆里,记者发现,老板收拾桌上残羹的同时,把筷子也收到了泔水桶里。老板称,喂猪前会把筷子等废品挑出来扔掉。董金狮指出,在我国,由于一次性筷子存在收集不易、回收价格低等方面问题,几乎所有一次性筷子都当作固体垃圾处理。而在日本,通过垃圾分类管理,将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回收作为再生纸材料,如3双一次性筷子可以造一张A4纸。
一次性筷子暗藏健康隐患
“吃掉”成片森林的同时,一次性筷子中暗藏的卫生隐患也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有心人会发现,许多一次性筷子包装上印有“高温消毒”、“清洁卫生”字样。而“卫生筷”真卫生吗?
暗访了朝阳区十里堡几家餐馆后,记者发现,个别饭馆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情况令人担忧。在一家规模不大的拉面馆,筷子凌乱地插在废旧的罐头瓶中,有些包装已经散掉,筷子直接裸露在外。很多一次性筷子虽然看上去很白,闻起来却有股刺鼻的味道。
而董金狮只指出,除这些“看得见”的隐患外,一次性筷子在生产过程中步步暗藏“杀机”。据了解,不少小作坊为降低成本,使用的是“肤色”较黑的劣质木材,这就需要在生产环节做一下“加工”。董金狮介绍,筷子生产过程大体分为三步,一是漂白,先用药水泡后用硫磺熏,其中化学药品的残留量要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使用经硫磺熏蒸的筷子,其二氧化硫会严重超标,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便随之而来。二是干燥,把滑石粉跟筷子放在打磨机里面一起搅,起到打磨作用。滑石粉本身易诱发胆结石,滑石粉中含的重金属也会对人体血液和神经系统造成损伤。最后抛光,有的生产者用含致癌物多环芳烃的工业石蜡。这样,加工过的一次性筷子,就堂而皇之地上了餐桌。
筷子的保质期问题也容易被人们忽略。经消毒的一次性筷子保质期最多4个月,一旦过了保质期很可能带有黄色葡萄菌、大肠杆菌及肝炎等。
一次性筷子为何难禁
离场的钟声已然敲响,一次性筷子却还在大行其道,似乎看不出退出餐桌的迹象。采访中,记者发现了饭馆图“方便”、吃者图“卫生”是重要原因。
在燕莎商场附近的某水煮鱼店,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消费者。4位表示一次性餐具更卫生,没入过别人的口,避免交叉感染。6位则表示无奈,现在的饭店都是一次性筷子当道,不用的话就没得用了。在某外企工作的张小姐告诉记者:“叫外卖时,我都会要好几双一次性筷子,在办公室备用或带回家去,用完就扔,连洗碗的时间都省下了,多方便。”一位餐馆老板直言不讳地说,之所以愿意用一次性筷子,因为成本低,量多了还能讲价,计价时反正算在食客头上,而且省去了清洁、消毒碗筷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对此,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院长万平玉表示:“错并不在消费者,如果所有商家都能提供干净、经过消毒的筷子,消费者何尝不愿意用呢?我认为,监督措施乏力是重要原因,政府应该加大力度,设置技术性壁垒,制定严格的指标规格和检验标准。在售价上也应调控,如筷子进价多少、售价多少等。因为没有差价,饭店就没有积极性了。”
自带筷子最健康
尽管国家也规定了一次性筷子的标准,但董金狮和不少环保人士一致呼吁———自带筷子最健康。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市场上不少便于携带的环保型筷子也悄然而生。如用可更换的筷子头、戴帽筷子等。
在韩国,所有饭店都不提供一次性筷子,人们用的是不锈钢筷子和一次性可食用餐具。据了解,这种可食用的餐具由熟豆渣粉、淀粉、防水剂和防油剂等压制而成,原材料完全是纯天然绿色食品,在80℃的温度下溶于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日本,由于近年来人们对环保的重视,处处可见的一次性筷子变得“稀有”起来。很多公司和个人都推行“自带筷子”活动,每天自带一双装在筷子盒里的筷子,用完后洗干净,又装到包里。出去谈生意时,如果在餐厅里对服务生说“不用拿筷子,我自己带了”,立刻会招来尊重和赞同的目光。一些超市的门口也写着“推行节约一次性筷子行动”,当你买完快餐后,收银员不会像以往那样塞给你一次性筷子。
日本东京大学的学生们还成立了环保小组,回收一次性筷子,洗净消毒后在食堂反复使用。而早稻田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们也组织活动,宣传自带筷子。负责人说,一次性筷子的原料绝大部分是中国进的,因此这种节约也是为祖国做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