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一直被人们视为冬季进补的佳品,但并非人人适合。其实,对一些人来说,冬季吃鸭肉养阴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进补方法。
鸭子肉本身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凉补。有些老年人或者一些身体弱的人,虚不受补,一旦用一些补品,甚至吃一点牛肉、狗肉都会上火。吃鸭子肉不会上火,甚至有清虚火的作用。鸭肉粥可以治水肿,临床应用中经常拿鸭肉粥来治疗一些肾病水肿、妊娠水肿的病人。
尤其是妊娠水肿的病人,为了胎儿的健康不能够随便吃药,具有利水消肿功效的鸭肉粥就是首选之品。鸭肉粥既能够有效地缓解水肿的症状,又不用担心有副作用。处于更年期的女性,常会有一些不舒服的症状,如潮热、汗出、心烦等,还有些人会经常腿肿,而且越到下午和晚上肿得越厉害,可选择喝鸭肉粥,不单是腿肿会减轻,而且心慌、出虚汗、五心烦热这些症状也基本上会缓解。
人们通常认为羊肉具有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壮肾阳、增精血的功效。但羊肉虽好,也并非人人适合。因为人体质有阴阳寒热之分,有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神烦气粗、面色无华、黑色素沉着的阴虚者,或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等病人就不宜多吃羊肉,否则极易上火。
这时,鸭子肉便可上场大显身手了。中医有“秋冬养阴”的说法,鸭子性偏凉,是一种补阴的食物,有句俗话叫做“喝鸭汤,吃鸭肉,一年四季不咳嗽”。对于体质偏弱的阴虚者来说,食鸭正可以起到这方面的功效。同时,鸭肉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很高,食疗功效明显。除了阴虚者外,平时易患咳嗽、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孩子及常觉劳累的中青年人、皮肤干燥的女性朋友都不妨常喝鸭汤。
鸭肉特别适宜冬季食用。鸭的营养价值很高,鸭肉中的蛋白质含量约16%~25%,比畜肉含量高得多。鸭肉蛋白质主要是肌浆蛋白和肌凝蛋白。另一部分是间质蛋白,其中含有溶于水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此外还有少量的明胶,其余为非蛋白氮。肉食含氮浸出物越多,味道越鲜美。
鸭肉中含氮浸出物比畜肉多,所以鸭肉鲜美。鸭肉中的脂肪含量适中,比猪肉低,易于消化,并较均匀地分布于全身组织中。鸭肉是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比较多的肉类,对心肌梗塞等心脏病有保护作用,可抗脚气病、神经炎和多种炎症。
与畜肉不同的是鸭肉中钾含量最高,还含有较高量的铁、铜、锌等微量元素。鸭属水禽,性偏凉,从中医“热者寒之”的治病原则看,特别适合体内有热、上火的人食用。冬季寒冷干燥最易伤肺,人体常会出现鼻咽部发痒不适、干灼疼痛、干咳少痰,甚至痰中带血、气喘胸痛等病症,这个时候喝鸭粥大有益处。
发低热、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食之更佳。同时适宜营养不良、产后病后体虚、盗汗、遗精、妇女月经少、咽干口渴者食用;还适宜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糖尿病、肝硬化腹水、肺结核、慢性肾炎浮肿者食用。
鸭子性偏凉,对于素体虚寒,受凉引起的不思饮食、胃部冷痛、腹泻清稀、腰痛及寒性痛经以及肥胖、动脉硬化、慢性肠炎应少食;感冒患者不宜食用。
适合家庭食用的鸭肉粥
鸭肉粥
原料:鸭肉250克,粳米100克,黄酒、鸡粉、葱花适量。
制作:将洗干净的鸭子剁碎切成小块,然后用少量食盐、黄酒拌匀,腌制两小时。将鸭肉投入锅中煮几滚,撇去浮沫,改小火慢煮一个小时,放进淘净的粳米同煮至米烂,放入鸡粉、葱花调味即可。
疗效:清理虚热、补益身体、利水消肿。体质虚寒者吃鸭肉粥可先把粳米炒焦黄,然后再跟鸭子共煮,可以佐治鸭子的寒凉。
芡实老鸭粥
原料:老鸭1只,芡实、粳米各50~100克。
制作:白鸭宰杀去毛及内脏,加水煮,熟后加少许盐及葱、姜等调料。将煮鸭的汤兑水适量,入芡实、大米煮粥,待粥熟即可。
疗效:健脾养胃、利水消肿,适用于脾虚水肿。
赤小豆鸭粥
原料:赤小豆30克,鸭肉50克,粳米100克,姜5克,白糖20克。
制作:赤小豆洗净,鸭肉切成小块,姜切片。将赤小豆、鸭肉、粳米同放锅内,加水600毫升,放入姜片。把锅置武火上烧沸,改用文火煮50分钟后加糖即成。
疗效:补益脾胃、利水消肿,适用于水肿患者。
核桃粳米鸭肉粥
原料:鸭肉250克,粳米100克,核桃仁50克,食盐等适量。
制作:将鸭肉洗净切块,粳米,核桃仁洗净,同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共煮成粥,加食盐少许调味即可。
疗效:脑益智、滋阴养血,适用于阴血不足引起的心烦失眠、记忆力减退者。
芝麻百合鸭肉粥
原料:鸭肉250克,粳米100克,黑芝麻25克,干百合20克,食盐等调料适量。
制作:将鸭肉洗净切块,黑芝麻、粳米、百合洗净,同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共煮成粥。加食盐调味。每周2~3次。
疗效:补益肝肾、安神健脑,适用于记忆力减退及脑力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