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问药
首页 | 搜索 | 女性 | 男性 | 医院 | 问药 | 疾病 | 药店 | 保健 | 养生 | 长寿 | 中医 | 中药 | 心理 | 自救
快讯 | 美容 | 瘦身 | 丰胸 | 防晒 | 家居 | 饮食 | 性爱 | 怀孕 | 宝宝 | 运动 | 健身 | 健美 | 偏方 | 秘方
健康快讯·家庭生活·保健养生·两性空间·中医中药·女性天地·心灵鸡汤·男人世界·育儿宝典·家居饮食·健康问答
  您的位置: 求医问药 > 育儿宝典 > 教子有方 > 正文
剖宫产宝宝如何培养

本文章关键词剖宫,培养
请输入关键词
WWW.JK58.COM    2008-9-8 14:56:51

  主人公资料:杨老师现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协和启迪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后专职从事心理学教学、儿童心理研究工作10余年,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将科研、教学与临床应用相结合,引进国外先进理论和技术,开发了儿童心理训练和行为矫正项目,接待了万余人次的咨询和治疗。

  杨老师坚信:“通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一定可以让剖宫产宝宝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好。”在实际过程中,杨老师切实感受了培养和训练的艰辛,也认识到后天训练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时间和精力……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剖宫产的孩子在出生时,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缺乏必需的触觉和本体感觉的学习,容易产生情绪敏感、注意力不集中、手脚笨拙等问题。

  在一次准妈妈的产前教育课中,主讲老师杨霞就以自己剖宫产的亲身经历,建议准妈咪们尽可能选择自然分娩。她毫不避讳地以自己和孩子为例,给准妈咪们讲述了为矫正和培养剖宫产宝宝所花费的精力,列举了在教育宝宝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

  作为心理学研究者,杨老师深知剖宫产宝宝有着众多弊端,但因为高龄初产和宝宝体重超过4公斤等因素,她不得不选择了对母婴相对安全的分娩方式——剖宫产。

  尝尽育儿艰辛

  剖宫产的孩子情绪敏感,爱哭,这一点在杨老师的宝宝身上体现非常明显。据杨老师讲,别的宝宝夜里躺着特别安静,而她的宝宝却经常是“啊……啊……”地哭,抱起来就好,离开胳膊就哭。想把宝宝放在床上再往出抽胳膊,可是抽一个小时也抽不出来,只好让宝宝的头一直枕在胳膊上,一只胳膊累了换另一只胳膊,整夜不得好好休息。杨老师风趣地解释:“宝宝的钙没长到神经上,相反却长到了牙上,两个半月就开始出牙。”

  剖宫产的宝宝本体感差,比如笨拙不会系鞋带、分不清左右、办事拖拉、自控性自觉性差、淘气多动,说话晚、说话停不下来、不说话、尿床等等都是本体感差的表现。杨老师的宝宝出现了喜欢背广告词的现象,别人睡觉了,他在哪儿嘀嘀咕咕地说个不停。此外,宝宝还喜欢用被子把自己围起来,看电视时也在沙发上搭个“小房子”坐在里面。9岁了还不会系鞋带。为了练宝宝的毅力和情绪,提高宝宝的本体感,从6岁开始到现在,杨老师始终坚持每周六带宝宝去爬山,每周带孩子两次游泳。

  摸、爬、摇、滚训练宝宝感觉统合

  杨老师建议由于特殊原因选择了剖宫产的父母们:要以引导、帮助和关爱的心态对待宝宝,做好宝宝的触觉、平衡能力和本体感等感觉统合训练,同时还要做好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的训练。

  摸——宝宝出生后多做触摸训练,每天用粗毛巾或粗糙的手掌抚摸宝宝全身三次。

  爬——早点儿练抬头和爬行,不要过早地使用学步车,出生两三天可以让宝宝趴下,宝宝自然会自己试着抬头。让宝宝躺着,以手反复推宝宝的脚,练习有助于爬行的腿部肌肉。

  摇——宝宝出生后的前三个月要适当地摇抱,或让宝宝躺在摇篮里,训练宝宝前庭平衡能力。

  滚——首先是让宝宝学会翻身,可以让宝宝侧躺在背后靠上小枕头,然后推枕头使小宝宝“翻身”,逐渐引导宝宝自己翻身,原则上以宝宝高兴为准。

  宝宝会走之后,可以有意识地训练他走路边石(马路牙子)、走直线、荡秋千和做旋转游戏等,这些运动都可以训练宝宝大脑的平衡功能和手脚的灵活与协调

晓红
来源:求医问药
评论】【投稿】【打印】 【关闭


 
热门文章 >>>
·汤加丽真人演示减肥五招 图
·脸上长了痘痘怎么除?
·如何治疗女性各种阴道炎症
·一个自慰女人的自白!
·女人如何清洗“私处”? 图
·如何有效防治乳腺增生
·胸部变大的秘密武器(组图)
·女性阴道出血怎么办?
·教你做个完美的挺乳房 [图]
·中国女性手淫现状调查
搜索导航 >>>
求医问药搜索:
.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章!


. 精彩图文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尽快去 名医名院 就医治疗。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招商引资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05-2009 求医问药 jk5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