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较劲策略”中,从父母的角度来看,孩子的“肢体战术”,可能最让人头痛。也就是说,要是愿望落空,受到委屈,他们可能以“肢体语言”的方式宣泄和反抗。他们可能摔摔打打,攻击大人,损坏物品,或者逃出家门。这在幼小的孩子中格外普遍。他们刚刚摆脱咿呀学语的阶段,在语言技巧上没有优势,只好使用“肢体战术”。要是孩子到了4-5岁时,仍旧乐于此道,家长的日子会更加难过。
对于有的孩子来说,成年累月地使用“肢体战术”,他们也会乐此不疲。孩子年龄越大,这种策略的破坏性就越强,也越发令父母难过和寒心。要是你不答应他们的要求,禁止他们的某种行为,孩子可能突然狂暴起来,其反击动作之快,让你措手不及!他们乱踢、乱咬、乱抓、乱挠、乱打……他们以吃奶的力气高声尖叫,在此期间,周围物品也跟着遭殃,就连他们自己的东西也不放过。
一个10岁大的男孩和弟弟打架,父母要把他送进房间反省。房间的门是关着的。他走到门前,用尽力气踢了一脚,竟把无辜的房门踢出一个窟窿。还有个孩子盛怒之下,把一只咖啡杯子狠狠地摔到瓷砖地板上。杯子碎片飞溅起来,一块较大的碎片撞击到玻璃门上。玻璃门顿时碎裂成“马赛克”。
“肢体战术”的一种特殊形式,就是离家出走。年龄幼小的孩子,未必真的这样做。他们最多发出威胁,说是要出走而已。一个7岁大的孩子以此对付妈妈。妈妈不让他出去玩,结果他竟偷偷溜进地下室,在哪里熬了两个小时——在这种事情上,孩子的耐心令人称道。尽管大家撕破了嗓子喊他的名字,他却一声不吭。他的努力果然得到了回报,实现了“惩罚”妈妈的目的:儿子突然失踪了,他的妈妈又惊又怕,简直到了发疯的地步。直到儿子重新出现,可怜的妈妈才恢复了理智。
孩子采用上述各种手段,惟一目的就是为了对父母造成压力,让父母顺从他们的意愿。要是大人拒绝满足他们的愿望,孩子就会尽情运用各种策略,随时教训和惩罚不合作的家长。父母和教师曾被问到这样的问题:“孩子使用最多的策略是什么?”他们无一例外地提到3种对策:纠缠、撒泼、自我折磨。其中自我折磨,是孩子的最爱。孩子也善于打“组合拳”——把某些策略组合在一起,让家长格外难以应付。而其中最见效的组合方式就是,他们一边纠缠,一边进行自我折磨。最终的结果自然是,孩子一方旌旗飘扬、战鼓铿锵、威猛无比;可怜的家长则被打击得稀里哗啦、溃不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