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所有的孩子用一种语调说话”
徐丽青 女 28岁 职业:全职太太
孩子都是敏感、纤细的,很多在大人看来无关紧要的事,在他们眼里都会成为很了不起的大事。
我这个人比较注重内外有别,所以和自己孩子说话的语调是比较随意的,高兴时很亲切,不开心的时候就会急躁甚至气急败坏。但和别人家的孩子说话时,出于礼貌我总是用温和轻柔的语调与他们交谈。我觉得这很正常,亲人之间是不需要太多讲究的,而别人家的孩子怎么说都算是“客人”,对客人当然就要表现得亲热一点了。
可是,我渐渐发现,儿子小暮越来越拒绝和小朋友接触了。不要说大家在一起玩游戏了,就算是在小区公园里遇到其它小孩子在玩,他也是远远就拉着我和他爸爸避开。小客人来家里来作客,那更是过份,他不但是将自己紧紧关在小房间里,还将“属于”他的各种玩具、书籍都看得牢牢地,绝不许我们动。
这孩子怎么变得这么怪啊?原来他可不是这么小气的呀?
偶然一天,我听小暮的老师说起,他在学校里的表现却和家里截然不同,他大方开朗,很乐意和同学们一起玩,也不吝啬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大家分享。
同样都是我的小暮,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终于有一天小暮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妈妈对别的小朋友都特别地亲热,说话声音总是那么好听,好象他们才是她的孩子。对我总是那么冷淡,我心里很难过,我不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了……下面的话我没有听见,因为泪水已经模糊了我的眼睛。
我压根儿没想到,我不同的语调居然给孩子内心产生这么大的伤害与压力!我不知道这会不会影响到我们母子的感情,更担心会对他的未来产生不好的影响。原来我一直自以为是一位称职的母亲,现在我才明白,其实教育孩子这方面,我还远远没有及格!
专家忠告:
对所有的孩子使用一种语调说话,这一点很重要。语言是自身情感的直接体现,哪怕你有千百种理由来证明与什么人说什么话的必要,但对于纯洁的孩子来说,他们不会理解这种大人习以为常的惯例,他们会简单地将亲与疏、爱与不爱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你对不同的孩子使用不同的语言,就会使一些孩子感到被排斥,甚至产生嫉妒、自暴自弃的不良心理。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咪咪 女 30岁 职业:杂志编辑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不光是一句成功的广告语,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孩子的心态。
我的孩子一直是他奶奶和外婆带的。因为我和先生工作都比较忙。老人家对孩子自然是好得没挑,宝贝得不行。可是,我就是对他们有一个地方不满意,就是他们喜欢在自家孩子面前评价人家的孩子,结论当然就是他们什么地方都不如我家的孩子。
“楼上的孩子长得太黑,没咱孩子白净。”“隔壁的小孩才会背乘法表呢,桐桐都会做除法了。”“桐桐会电子琴,你看人家的孩子,连口琴都不会呢!”
这种做法我认为非常不好,不但会盲目增长孩子的骄傲自满情绪,同时也会在他和同龄孩子之间竖立起一座高墙,造成孩子为人处世的浅薄自私,人际关系的恶劣。桐桐就已经有了这样的苗头,不管做什么事情,不管是在哪里,他都会很盲目地自夸自大:“我最棒了。”“他们谁都比不过我。”“我长得比他们好。”这样的话常常出自一个五岁男孩子的嘴里,并非是件好事。因为他说这话的基础,并不是建立在努力、奋斗、拼搏、辛勤上的,而是建立在长辈灌输给他的这样一个理念上的。
其实,桐桐长相一般,也并不特别白净,当然他很健康;他的除法也仅仅只是“有3个苹果,桐桐和爸爸妈妈分,每人一个”这样的水平,当然他的领悟力很好;他弹电子琴,就是随手在上面按出一段不成调的曲子,当然他的乐感不错。
我并不是否定我的孩子,没有一个父母不认为自己的孩子很棒,我也一样。我清楚地看到他的不足,当然还有他的优点。我只是希望在他生活的环境里,有更多优秀的孩子与他一起前进、竞争,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有往上冲的动力,他也才会有意识地去完善和改进自己。
专家忠告:
希望所有的父母、老人都能意识到这一点,用客观公正的眼光去看别人的孩子,也相对严格地要求自己的孩子。把所有的孩子都放在一条相同的起跑线上,再用爱去鼓励、鞭策他们,只有在这样公平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将来才有能力去接受社会与职场的考验,才会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格健全的人。
“不要参与进孩子的纷争中”
范先生 男 34岁 职业:医生
儿子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很喜欢告状。谁抢了他的东西吃了;谁把他的汽车模型搞坏了;谁骂他是笨蛋了;谁中午不好好午睡,还吵醒了其它的小朋友了……开始时,我们还蛮当真,他妈妈为此还特意去幼儿园找过老师,要求对其它的小朋友进行教育。可是后来就发现,事情根本不像小子说的那样,有些是经过他添油加醋,有些更是本末倒置,罪魁祸首原来就是他。
我和妻子都是热情豁达的人,朋友很多,节假日常常有聚会,其中通常总有四五个小孩子。孩子多了,肯定是战争连绵,纠纷不断,告状自然更令人应接不暇。
“阿姨,你孩子打我了”;“爸爸,他不让我玩玩具”;“妈妈,他抢我东西吃”……面对如此令人头疼的局面,我最初的处理办法是以打骂自己孩子为代价而换取对方及其家长的满意。但是我发现,这样做的后果十分严重,儿子的心理失去平衡,认为我偏袒别的孩子——大家都有错,为什么挨打的总是我?因此,我们的父子关系一度就变得十分紧张。
我终于醒悟我的做法牺牲太大,让儿子因此而生出逆反心理。于是我向所有来家里玩的孩子提出了几个要求:第一,怕“打”就不要参与玩,来玩就不要怕“打”;第二,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以后随便谁来告状概不受理;第三,在谁家玩就谁说了算,那家的孩子就是游戏领袖和总指挥,凡事可以向他报告。
规则看上去有些冷酷,但孩子们却都欣然地接受了,依然兴高采烈地玩在一起。因为顾及以后还要到人家家里玩,儿子并没有成为小霸王为所欲为,他妈妈所担心的矛盾不仅没有升级,反而和平了许多,我们的耳朵也清静了许多。
“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成了小家伙们的口头禅。看来,他们已经接受和习惯了不告状自己解困的游戏规则,知道如何相处才能友好合作;怎么做才能获得玩具,才能被允许进屋加入游戏群体,那就是态度近乎温和地互相协商。
专家忠告:
身为父母,一定要抓住时机做出告知和引导孩子的努力,不要轻易参与进孩子的纷争中。阻止孩子养成动不动就告状的行为,我们应该把解决问题和冲突的时间、空间全部留给孩子。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的处世态度,教孩子一些处理问题的行为技巧,帮助他们制定和完善合理的游戏规则,并督促规则的落实。
人生就像是一面镜子,里面会映射出你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也会映射出你对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的态度。你笑,他也会笑,你恼,他也会恼……你怎样地对待别人家的孩子,同样地,别人也会怎样地对待你的孩子;如果希望别人把你的孩子当成天使,就要先把别人家的孩子当成天使。让我们的周围充满天使般的笑声,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我们的天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