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吃,我不要吃鸡蛋!”军军边哭边说。一旁无奈地妈妈又是气愤又是心疼,“你还没吃怎么知道不好吃呢,就吃一点点啊!”妈妈不得不一次次让步,可是每每拧不过他就只好依着他了。
“心理美味”在左右
三四岁的宝宝已经能够正确区分“好吃”与“不好吃”了(当然,这只限于他已经吃过的食品)。所以,他们只吃“好吃的”而拒绝“不好吃的”,不吃鸡蛋、不吃蔬菜、不吃牛奶等等。这很正常不是吗?
但奇怪的是,一种味道好不好,对于成人来说是应该由材料和烹饪方法等因素决定,而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又多了一个心理因素,即“心理美味”。孩子往往会根据吃饭时的气氛、食欲等非食物因素进行判断。如当孩子一点也不饿时,他吃的东西就觉得没有滋味,就想当然地将之归为“难吃”的行列,此后就坚决不肯再吃。
利用感觉,炮制“小美食家”
一种食物,客观上美味与否,取决于成人的标准;而“心理美味”,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感觉。所以,关键是如何利用感觉让孩子“跟着感觉走!”
◆营造良好的进餐气氛
要想钩起孩子的“馋虫”,营造良好的进餐气氛很重要。父母应该努力创造一种明快、欢乐的气氛,如果吃饭时大家围坐一团,谈笑风生,那么孩子的食欲会大增。
◆“参与”可以让孩子爱吃
我们做过饭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你第一次做得饭尽管很难吃,或者就是很一般,你也会觉得超好吃。其实,这就是“参与”给你带来的快感。恰好,三四岁的孩子很要自己做事(虽然很多事并不能完成),所以让孩子适当参与做饭很有诱惑力。如让他和你一起买菜、一起洗菜、一起摆放碗筷等,这都能给增强孩子对食物的喜欢而增强食欲。
◆吃得有趣、有创意
这要求父母对孩子的食物要下一番工夫。如可以做一个笑脸的南瓜饼、可以准备一些小动物的饼干、给食物取上可笑的名字,比如,可以叫西兰花为恐龙的食物,更不要忘了再烹调、装盘点缀上下工夫。这也叫投其所好,你想得越有创意,他吃得食物也会越来越多。
◆给孩子“饿”感
饿了,吃什么都香。所以给孩子制造“饿”的感觉可以增进孩子的食欲。可以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玩一些有趣的游戏,适当控制孩子的零食等都可能让孩子产生“空腹感”,自然而然就有了食欲。
◆成人的感觉感染孩子
虽然说孩子的“心理美味”取决于孩子的感觉,但是成人的感觉也可以间接地给孩子以影响。如,宝宝今天吃了蔬菜妈妈很高兴,宝宝会为了让妈妈高兴而多吃蔬菜,继而将高兴迁移到蔬菜上,慢慢就养成了爱吃蔬菜的习惯。这种方法很管用,尤其是对于那些与父母形成安全依恋的孩子。所以,吃饭也并非完全是儿童自身的问题,成人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吃饭时的榜样作用,也是这个道理。
◆集体用餐“吃得香”
我们也都有这样的感觉:一种食物,自己一个人吃的时候索然无味,但是一旦大家争抢起来就觉得格外好吃。集体用餐似乎吃得格外香就是这个道理。同样一盘菜,孩子在家用餐时,可能会百般不情愿,可是在幼儿园与小朋友共同进餐时,如果看到别的小朋友狼吞虎咽,自己往往也不加挑捡地吃个精光。所以,父母和幼儿园做好沟通一起努力,也是一种增进孩子食欲的好办法。
关于吃与不吃,你还要关注的是营养均衡
通过很多办法,“孩子吃了,且吃饱了”,这不是我们的唯一标准,因为饮食品质的好坏,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还要注意孩子的饮食要营养均衡。
三四岁孩子的营养饮食有个原则:热量应占所有营养的40%,而蛋白质是孩子生长发育最重要的营养素,它也应占所有营养的40%。以此为参照可以做适当的变通。如有些孩子不吃牛奶,许多父母就担心孩子的钙补充不足。其实也不要过于焦虑,可以用其他食物代替,如果你的孩子喜欢果汁,那你就很幸运,因为一杯富含钙的果汁的含钙量也与一杯牛奶相当。另外坚果、豆奶和椰菜类食品也含有大量的这种人体骨骼生长所必须的物质。
那么,父母也请你承担起“营养专家”的职责吧,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切莫等闲视之。
儿童进入三岁之后,与以前的婴儿期相比,其发育速度有所减缓,但仍然在不断发育。体重在三四岁这一年中大约增长二公斤;身高则增加七至十厘米左右。与此同时,孩子的运动能力也增强了,渐渐可以做一些复杂的运动。所以,此时的发展状态受着营养的影响,想要让孩子顺利、健康地成长,摄取足量的营养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