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用浑厚的男中音唱着歌,妻子随之翩翩起舞。这是一对夫妻正在中央电视台神州大舞台栏目表演节目。节目表演完后,主持人问男主人公:“你在哪工作?”
“部队。”男主人公响亮地回答道。他的声音让我想起了军人在高喊“报告”。
“你们夫妻经常在一起表演节目吗?”
“是的。一般都是我唱歌,她跳舞。”男主人公又一次高声回答道。
“你能不能不用这么高的声调回答问题。”主持人建议道。
“习惯了!”男主人再一次地高声回答。
职业往往会带给人们一些职业习惯和思维定势。
我是文革后刚恢复高考时考入大学的。同学中有的在考入大学前已工作了一段时间,也有应届高中毕业生,年龄相差很大。当时的班长考入大学前曾做过老师,属于老三届,常在班上以老师的口吻训斥这些年龄小的同学,大家非常反感。
“虽然我们比他小,但现在我们是同学,他的问题在于没有忘掉自己曾经的老师身份,及时转换角色。”当有的同学表示愤慨时,我说。
一个人常常在人生的舞台上同时扮演着许多角色,所以要视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角色。比如一个女人可以既是老师,又是母亲、女儿、妻子、同学、同事、上级、下级、网友。当一个人面对不同的人,也就拥有不同的身份,这时,就应该有符合自己身份的态度;一个人也可以在不同的时期扮演不同的角色。长期扮演某种角色容易养成一种职业习惯,但当一个人改变了这个身份时,面对不同的人,他就应该作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新的身份。
我们的家长大多同时在社会上担任某个角色,而在社会上担任的角色不可避免地会养成某种习惯。当我们回到家面对自己的孩子时,我们就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我们现在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循循善诱的家长。千万不要把工作中的情绪、或扮演社会角色的行为方式不合适宜地带到家中来,这样将影响教育孩子的效果。比如有的单位领导把在单位上的态度无意中带到家里,结果让孩子反感;有的老师把教育学生的方法原封不动地用在自己孩子身上,结果由于是自己的孩子,与学生相比,少了一些教师的威严,也就不那么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