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给母亲的感谢信
旅馆中有三个黑人孩子正坐在大堂的椅子上七嘴八舌地开着“会议”,三个人的小脑袋几乎都贴在了一块儿,孩子们的母亲此刻正在服务台办理住宿手续。
每个孩子手里都拿着笔和纸,在他们的旁边还放着几个信封。他们是要在这写作业吗?还是……都不是!孩子们说他们是在给母亲写感谢信!
给母亲写感谢信?前所未闻!
原来,给母亲写感谢信,是孩子们的母亲给他们规定每天必做的“功课”,不规定内容,只要发自内心,随便他们写什么感谢内容!
老大写了八九行字,不过内容看上去却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是夸奖天气与自然景色的。
老二写的稍少一些,是描写昨天吃的食物好极了。
最小的妹妹写的就更少了,甚至连一个整句的话还不会写,她在纸上写着:妈妈对我笑,我吃饱。
多么可爱的三个孩子!多么“有心”的一位母亲!实际上,我们身边的每一位母亲,也都在为自己的儿女付出。但是,我们可能却没有让孩子学会感恩,让孩子学会如何“爱”父母。
让孩子给父母写感谢信,并不是要让他们隆重地感谢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伟大贡献,而是要让他们体味、感受自己得来的每一分幸福,都是父母给予的浓浓的、深深的“爱”,学会感谢这份在孩子眼中“理所当然”的爱。
中国的父母多为孩子不计付出,为孩子甘愿牺牲一切。公共汽车上有一个座位,父母会让孩子坐,孩子也没有谦让之意;走累了让妈妈抱,殊不知妈妈走得也很累……结果使得孩子觉得父母为他们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不要让孩子太容易得到想要的东西,不要包办代替孩子的一切;对孩子提出的合理愿望和要求,必要时可设置步骤,一步一步地去满足他。让孩子在体谅和感恩中健康成长。
故事二:爱心树--我们的母亲
谢尔·希尔弗斯讲过一个“爱心树”的故事。
从前有一棵大树“喜欢”上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也很“喜欢”这棵大树。男孩每天都会跑到大树下,用树枝和树叶编“王冠”,爬到树上荡秋千,吃果实,和大树玩捉迷藏的游戏,累了,就在树阴下睡一觉。
渐渐地,小男孩长大了,他不再常常跟大树玩了,大树感到一丝丝的孤寂。
一天,男孩终于来看大树了,大树非常高兴,对男孩说:“快来吧,孩子,在树枝上荡荡秋千,吃几个果子,再到阴凉下睡一觉。”
男孩却说:“我已经长大了,不再爱玩那些游戏了,我想买好吃好玩的东西。我需要一些钱,你能给我吗?”
大树没有钱,它对男孩说:“我没有钱,我只有树叶和果实,你把它们拿到城里卖吧,这样你就会有钱了。”
于是,男孩爬上大树,摘下树上的叶子和果实,拿到城里去卖。大树很满足。
过了很久很久,男孩也没有来看望大树,大树很难过。
有一天,男孩终于又来了。大树高兴地扭起了树干,对男孩说:“快来吧,爬到我的树干上荡秋千!”
“我很忙,没有时间爬树。”男孩说:“我需要一个妻子,还要生好多孩子,我要一幢保暖的房子。你能给我一幢房子吗?”
大树没有房子,但却对男孩说:“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拿去盖房了。”于是,男孩把树枝都砍下来将它们拿走,盖了一幢房子。大树很快乐。
这以后,男孩又有很长时间没有来看望大树了。
当他终于又回来时,大树高兴得几乎话都说不出来,它哑着嗓子说:“来吧,孩子,和我玩玩吧!”
“我已经长大了,心情也不好,不愿意玩了。”男孩说:“我需要一条船,驾着它到远方,你能给我一条船吗?”
大树让孩子砍下自己身上仅有的树干,男孩用它做了一条船,驶向远方。大树很高兴。
又过了很久,男孩又来了,对大树说:“我现在需要的实在不多了,只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坐坐,休息一下。我太累了。”
大树说:“非常抱歉,孩子,我现在只是个老树墩,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你了,不过,我还是非常希望能为你做些什么,真是抱歉。来吧,孩子,坐到我身上休息吧。”
大树说完,使劲地挺高自己的身体,大树很幸福。
谢尔·希尔弗斯坦用他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索取和奉献的感人故事。故事中,大树便是母亲的化身,对孩子一无所求,却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孩子。
故事中的大树“妈妈”所做的一切都非常感人,但如果她除了爱,还有智慧,就应当教会男孩去理解“爱”,感谢“爱”,回报“爱”。这样的母爱才是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科学的家教观。
故事三:“知心姐姐”的知心儿
“知心姐姐”卢勤把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教育经验传递给千家万户,为广大父母写出了许多教子好书,如《写给年轻妈妈》、《写给世纪父母》、《告诉孩子,你真棒!》等。
“知心姐姐”不仅在工作中磨砺和锻炼自己,而且在对儿子的教育上不断进行探索,她希望儿子长大之后能够成为一个懂得爱人,懂得回馈社会的人。
“知心姐姐”非常重视对儿子的情感教育,帮助儿子体验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情感,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儿子应该学会关爱别人。
儿子三岁时,她抱着儿子挤公共汽车,车上非常拥挤,她不但没挤上去,还差点摔了一个跟头,腿也磕了一下。“知心姐姐”抱着儿子一瘸一拐地走着,儿子觉得妈妈哪点不对劲,便问:“妈妈,怎么了?”。“知心姐姐”告诉他说:“妈妈下乡的时候,曾经把腿摔坏了,现在又犯疼了。”儿子一听,马上不让妈妈抱了,要下来自己走路。“知心姐姐” 把儿子放下后,儿子用他的小拳头像模像样地给妈妈捶腿,还稚气地仰着脸问:“妈妈,你还疼吗?”。“知心姐姐”夸奖儿子真懂事,儿子得到了妈妈的夸奖后非常高兴,从那以后,他再也不让妈妈抱了。
不仅如此,儿子还开始知道关心妈妈、爱妈妈了。有时,他会兴冲冲地端上一杯茶给妈妈,虽然“知心姐姐”身体不舒服,不能喝凉茶,但她为了教育和鼓励孩子,每次都是一饮而尽,感谢他对妈妈的关心。
就这样,儿子逐渐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不仅知道为父母分担家事,而且还给父母很多的安慰和呵护。
身为父母,总希望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同时也需要孩子给我们关心,从孩子身上体会到对父母的爱。孩子的一个拥抱、一个亲吻,会让父母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
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往往是从父母身上索取,却很少懂得关心和回馈,不能体会父母对他的付出,甚至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作为父母,应让孩子知道,他们也同样需要对别人付出爱。父母应注意从小事、从细节入手,培养孩子健康的亲情体验,帮助孩子形成丰富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