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自谦型
小娟爸妈带小娟上街散步,碰到小娟爸的朋友也带孩子出来玩,大人的话题自然就转移到孩子身上。对方很骄傲地说:“我的孩子这学期考试得了好几个A,还领回来一张奖状!”小娟爸“谦虚”地说:“你家孩子真棒!小娟就不行,学习浮躁,不认真,才考了80多分……”小娟的脸腾地红了,低着头抠手指头。
分析:
中国人自古爱自谦,别管心里有多么骄傲,对自己一定称“鄙人”,妻子是“拙荆”,儿子叫“犬子”,女儿客气些,但也要带个“小”字:“小女”。现在虽然不再这样谦抑了,但自古流传下来的习气已经融化在中国家长的血液里。
然而,孩子的自我意识在逐日强化,家长说话时自以为是谦虚,孩子却认为你是真的不喜欢他,既平添许多忧虑,又严重挫伤自尊心。从另一个世俗的角度说,孩子也有自己的社交圈子,你这样“揭短”,会让孩子觉得在小朋友面前没面子。
专家认为,孩子的心理和意志都很脆弱,最希望得到理解和支持,因此,每句激励的话都会成为孩子精神上的阳光;相反,每句粗暴的呵斥,都足以将他脆弱的尊严击得粉碎,使他无地自容。
对策:
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后,有记者采访他的母亲:“有这样的儿子,您一定感到十分自豪。”“是这样的。”杜鲁门的母亲赞同,“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是做什么的呢?”“他正在地里挖土豆。”
良性的期待和肯定,会使孩子如《红楼梦》里说的:“自愧得不好也变好了。”而随意的不负责任的否定,会让孩子对自己丧失信心,别说做总统,就连挖土豆大概都做不好。
一句话,让孩子觉得你时刻都在以他为豪,这种良性期待会使他做事更有责任感和道德心。
无意揭短型
小敏妈近来发现小敏的记性越来越差,无论吩咐她做什么,她转眼就忘记。小敏妈以为女儿脑子有毛病,结果检查一切正常,IQ值也不低。这是怎么回事呢?最后还是小敏一句话道出了原委:“我记那么多东西有什么用呢?反正我怎么记你都说我没记性……”
原来小敏有一次忘了写作业就跑出去玩,小敏妈正训她时,邻居来串门,小敏妈就大倒苦水:“小敏成天丢三拉四,碗也不记得洗,小狗也不记得喂,作业也不记得做,没点记性!”
分析:
小敏之所以后来表现越来越差,原因有二:一是孩子本身气不平,觉得妈妈这样的说法伤了她的自尊心;另一方面,妈妈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孩子习惯地认为她说什么都是正确的,既然妈妈都说自己没记性,那自己就一定是没记性,什么都记不住。实际上,小敏妈给了孩子强烈的心理暗示,而且由于没有及早发现和解释,使孩子形成了思维定势。
专家说,孩子生性好动,难免犯错误,而在每个错误中他都会有所发现。轻易地否定孩子,对孩子的能力表示怀疑,会使孩子的心灵背上重负,甚至产生心理障碍。
对策:
发现孩子做错事以后正确的做法是,在孩子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时,家长就要转过弯来,给孩子继续贴“良性标签”。不妨把期待用现实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这样跟邻居说:“小敏今天虽然忘了做作业,但是她记得洗碗,也记得给小狗喂食,这说明她的习惯越来越好,我相信她明天一回到家就会做作业,做完才痛痛快快地玩。”
有恩求报型
明心的女儿小云今年4岁,上幼儿园中班。明心为她辞掉了工作,专心当起了全职妈妈,每天接送女儿上下学,带着女儿学琴学画,陪学陪练。小云却经常顽皮,练琴不专心,学画画不了两笔就跑出去玩,明心伤心地数落她:“我为了你,连班都不上了,你还不给我好好学,你对得起我吗?!”
说第一遍的时候,小云低着头乖乖地去练琴、画画。随着明心的脾气越发越大,唠叨越来越多,小云开始顶嘴:“又不是我不让你上班,老说这个,烦不烦!”明心气得大哭,小云却无动于衷。
分析:
中国人除了爱自谦外,奉献精神也是有名的。为了孩子,家长可以放弃工作,放弃休息,乃至放弃自己。殊不知,人本来是独立的个体,一旦泯灭了自我,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严重的失衡。这种失衡是要靠孩子的努力、上进、听话、骄人的成绩等来弥补的。一旦孩子达不到家长的期望,家长就会怨声载道。
而孩子背着沉重的精神债务学习,就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拼命学习,以不辜负家长的期望。但因为是“给你”学,所以孩子实际上体会到的乐趣很少,学得很苦、很累。家长没有了自我的同时,孩子也失去了自我,在互相奉献中抵消了个性发展的乐趣。二是产生逆反心理,家长让他做他偏不做。
对策:
与其如此,不如明心接着上班,女儿也正常上学。当两个人的生活都恢复正常,有了各自的世界,而且妈妈工作中的成绩可以使自己心情愉快,对孩子也就更加理解和宽容。孩子看到妈妈的努力,自己也会受到鞭策和激励,这样亲子间形成良性循环,对各自的心理健康和事业、学业的发展都大有裨益。
拔苗助长型
秀丽要上幼儿园了,秀丽妈提前教她简单的加法,谁知道秀丽怎么也学不会,想数手指头,被秀丽妈训斥:“不许数手指!” 秀丽就偷偷在背后数,秀丽妈一巴掌打过去:“怎么教都不会,真笨!” 秀丽扁扁嘴不敢哭,低着头像犯了罪。
分析:
现在的家长素质越来越高,辅导孩子绰绰有余。但是,能教和会教不是一码事。教孩子不能急躁,更不能说孩子笨,否则会给孩子种下心理阴影,挫伤其积极性。
爱迪生小的时候也曾被他的班主任老师看成是最“笨”的学生。但幸运的是,他有一位伟大的母亲,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并千方百计鼓励他,后来他才能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大科学家。
对策:
孩子开始接触知识时最需要帮助,如果家长指斥孩子笨,就会给他造成心理定势,影响孩子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从而限制其智力的发展。家长应该一步一步来,耐心些。而且,孩子有其自然的认知规律,许多知识未必需要提前教会,这个时候用不上所谓的“笨鸟先飞”,当孩子的智力达到之后再学,就会很容易地学会。
家庭是孩子的最初和最后的阵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和终身不能卸任的老师,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一定要时时处处加以注意,不可掉以轻心。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是不可逆的,一次的疏忽,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充分加以尊重,也充分尊重孩子的认知规律和发展心理,创造一个快乐、和谐的环境,才能使孩子生活充满阳光,茁壮成长。(文/闫荣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