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止哭闹的音乐
专家发现,特定的音乐在婴幼儿看护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作用。在临产孕妇的配合下,研究人员通过听诊器从孕妇腹部采集原始声音,然后将其扩大,再利用电脑对声波进行频谱分析与过滤,最后将胎儿在母体中听到和感受到的母亲心跳声、血流声与通过听诊器听到的其他特殊声响加以合成配制成音乐给宝贝听,结果发现,这类音乐明显的具有使正在哭闹的婴幼儿停止哭泣的作用。
小婴儿究竟看到了什么?
婴儿的视觉系统在2-12个月左右迅速成熟。他们的视力随着一天天长大而变得越来越好。通过用摄像机记录婴儿的眼动发现,新生儿很少能够将一个形状看完整。与两个月大的婴儿比较,1个月的婴儿视力范围要小很多,他们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外部轮廓或者分界线上,而很少看内部特征。到三四个月,婴儿才能确切地感知到一些能吸引他们的事物的形状。
“举高高”带给宝贝的好处
不少父母在宝贝哭闹的时候,总是用双手扶住宝贝腋下,将他高高的举起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举高高”。宝贝非常喜欢父母以这样的方式跟他玩耍,并停止哭闹,享受父母和他所做的这个有趣的游戏。其实,“举高高”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宝贝哭闹,它还有一个更加意义非凡的作用,那就是帮助宝贝发展视觉搜索能力,让他看到更多他平时看不到的事物,从而学到更多与他周围环境相关的知识。
婴儿也有自我保护的能力
一旦宝贝学会爬行,很多父母就开始为他会不会从某个地方摔下去受伤而忧心忡忡。研究发现,从2个月开始,婴儿的深度知觉就开始发展,到6-7个月,婴儿的深度知觉便变得非常敏感,因此,如果将他们放在“视崖”旁边,因为玻璃的折射,婴儿就会产生看到悬崖的幻觉,并且对这个“悬崖”表现出恐惧。不管妈咪怎么引诱,他都会对这个悬崖望而却步。这说明,婴儿也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当他们在床上爬行,每次爬到床边,都会缩回去,不会因为继续往前爬行而摔下床沿。
权威型父母让宝贝更自信
权威型父母对宝贝表现出更多关心,这种关心可以更好地促使宝贝遵守父母做出的规定。权威型父母通常会以一种合理的方式来控制宝贝,在考虑宝贝需求的同时向他谨慎地解释自己的观点,接纳宝贝,而不是一味地专断独裁。并且,权威性父母会根据宝贝控制自身行为的能力来调整自己的要求,确定一个宝贝合理的目标,并给予宝贝一些自由和自主来决定如何更好地实现他们的期望。
这种教养方式相当于给予宝贝这样一条信息:你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我相信你能完成我们制定的目标。这样,宝贝就会变得更加“乖巧”,更乐于接受父母的建议,同时又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如何判断宝贝感觉统合失调?
人类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重力感觉。宝贝一降生就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从外界获取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传给大脑,经过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解释、分析组合等加工处理,从而指挥人做出适当的反应完成各项活动。这一过程就是感觉统合。
如果宝贝多动浮躁,走路易摔倒,旋转不会晕眩,左右不分,没有方向感,情绪不稳定,特别浮躁,对别人的话总是听而不闻,常常丢三落四,紧张、孤僻、不合群、爱惹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害怕陌生环境、过分依赖父母,吃手、咬指甲、甚至咬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与同龄宝贝相比显得过于笨手笨脚,那么宝贝可能就是感觉统合失调,需要尽早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用体态语言与宝贝交流利弊参半
不会说话的宝贝常常用体态语言来跟父母交流,或者习惯父母通过体态语言与他交流。1岁之前,这确实是父母和宝贝沟通的有效方式之一。并且,如果父母对宝贝的各种体态语言及时给予回应,就会给予他一个有应答的环境,带给他更多的安全感和可信赖感,对宝贝的心理发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1岁是宝贝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如果到宝贝1岁之后,父母依然过多采用体态语言来跟宝贝交流,就会降低宝贝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导致他对体态语言过于依赖,进而影响他语言能力的发展。所以,专家建议,父母在使用体态语言跟宝贝交流的同时,还应该更多地依赖语言来跟宝贝交流,促使宝贝对语言产生兴趣,进而促进他语言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