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2岁的小男孩,刚刚咿呀学语,蹒跚学步。这天父母要给他洗澡。爸爸拿来了一个大大的洗澡盆,小心翼翼地调试着水温,妈妈将宝宝的衣服脱掉,轻轻地放到澡盆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小叔、小姑等人围在周围,有的拿着毛巾,有的拿着婴儿香皂,有的拿着婴儿乳液,这个搓,那个洗。洗澡的过程由这么多的大人包办,小男孩只要不哭不闹地玩水就行了。
有一天,王森在美国一个朋友家做客。在这个普通的美国家庭里,有一个名叫杰夫的两岁幼儿。虽然他才2岁,但是已经会自己洗澡了。他的母亲先帮他把热水兑好,然后把他的衣服脱掉,小杰夫就自己爬到澡盆里,先玩了一会儿水,接着就自己往身上抹肥皂。看到这些,王森就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就很本能地问这个美国的小男孩用不用帮忙,小男孩认真地摇了摇头,用还不太清晰的童音说不用。小杰夫抹完肥皂,又用毛巾擦,把水擦干净以后又自己爬出了澡盆,拿着衣服往身上穿。旁边的母亲微笑地看着幼小的儿子做着这一切,眼神中充满了鼓励与肯定。
看到上面2个例子,我们是不是会有很多的感想呢?在美国,一个2岁的小孩子可以像一个大人一样熟练而迅速地洗完澡,这是由于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因为他们知道,孩子虽然现在还很弱小,但是总归有一天他要离开父母,自己到社会上去闯荡、生活,所以独立性这种将来的立身之本需要从小培养。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父母都很爱护自己的孩子,美国的父母也不例外,他们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可以从他们为孩子设计的各种精巧的玩具中体现出来,但是孩子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他们是坚决不会代替孩子去做的。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国内的父母则对孩子保护过分。不要说让一个2岁的幼儿去洗澡,很多孩子到了10来岁还要大人给他洗澡。在许多中小学校的校门口,每到上学放学的时候,总会有一群群的大人送孩子上学或接孩子放学。即使到了孩子上大学的时候,也有很多父母不惜路途遥远来学校送孩子。在每年大学新生报到的时候,大学校园里有很多是送新生上学的家长,更有甚者,一个新生身后竟跟了七八个大人。在这种教育背景下成长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往往很差,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会不知所措,更不要说自己想办法来解决问题了,他们往往只知道向父母求援或是一个人自叹自怜。这样的孩子,进入社会之后会是什么样的状态就可想而知了。
对于刚刚出生的孩子来说,由于其生理特别是大脑的结构和功能还不够成熟,因而是一个无知无能及依赖性极强的个体。然而,随着其生理结构和功能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儿童应付和处理事情的能力也在不断地增强。从两三岁开始,儿童的独立意识开始萌芽,这时候,孩子经常会向大人提出要自己做的要求。比如,看到父母正在包饺子,孩子会觉得很好奇也想动手包一个。这时候,如果家长认为孩子小,干不好,于是嫌麻烦不让孩子干,这样很容易挫伤孩子要求独立的积极性。因此,父母要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尊重孩子的独立需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同时还要给予他们积极的引导。
一个懒于思考、惰于实践、期待他人帮助、不能自立的人,永远都不可能独立。因此,对于孩子来说,要坚持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