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玲珑剔透的女儿要求买一个漂亮的布娃娃时,你因想到她已有满屋的布娃娃而犹豫不决,她便眨着一双天真无邪的眼睛望着你,嘴里不停地小声恳求,并用小手摇着你的臂,真让人左右为难。
若买给她,有求必应,这样会不会使她养成恣意、任性的习性?若不买,难道连孩子一个小小的愿望都不能满足吗?即使她拥有很多布娃娃,但并不代表这就是可以舍弃的理由 。
有一个皆大欢喜的解决方法,那就是买给她,但是时间要在两天或更久之后。
满足孩子各种各样的愿望并没有什么难处,但不能立即、马上满足。把愿望太快变成现实会使他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向父母撒个娇,任何事情便会轻而易举、唾手可得。
必须让孩子明白,不是每个愿望都可以顺利地实现,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同时,世上事不全是尽善尽美,即使拼尽全力也有得不到的东西。
如此深奥的道理可能会超乎孩子的理解力。作为家长,你只需要在满足孩子的愿望时,适时地拖延,让事实告诉他事情进展得并非一帆风顺,得到一件礼物也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至少他需要等待。
两天后等来的礼物依然是一份让人惊喜的礼物。这种延迟在“一分钟”之后的爱是很好的教育,在片刻的等待之后,幼小的心灵就会悄然懂得珍惜,学会理解。
延迟式的教育可见于家庭中的方方面面:
比如,当孩子领着一群小伙伴在家里玩得不亦乐乎,把所有的玩具扔得满地,整个房间变得乱七八糟时,你的教育、训示必须延迟。因为孩子也有强烈的自尊,若在小伙伴面前驳了他的面子,教育效果将适得其反。
又比如,你明知孩子刚刚撒了谎,而他正攀上你的肩,晃着你手中的遥控器对你撒娇,此时“撒谎在任何时候都是不被允许的”这句话不妨拖一拖,在他缠着你撒娇的片刻后再发作。因为教育延迟在“一分钟”之后仍然达到它预定的效果,甚至更好。稍后你可以仍然把孩子亲密地搂在怀里,用温婉的语气告诉他做人的道理:撒谎是不对的,但错误是可以被原谅的,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这样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教育的本质只有一个,那就是爱。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千变万化的教育方式,其实都是殊途同归。“一分钟”之后的爱意,会让家长体会到,有一种正确的教育是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