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三个环节,记忆既与感知觉的心理活动密不可分,又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想象、思维、语言和情绪情感等。学龄前是孩子心智发展的黄金时期,如果爸爸妈妈有意识地和孩子玩一些可以培养他记忆力的游戏,只要坚持,您一定会惊讶于孩子的“好记性”。
心理游戏:测测孩子的记忆力(适合3~7岁孩子)
请协助您的孩子做下面的小测验,通过小测验,能够帮助您了解孩子的记忆能力。
1、带孩子去动物园看水面上游动的水鸟,离开池塘后,让孩子说出水鸟是怎样在池塘里游动的?它们有没有排队?
2、和孩子经过公园里有椅子的草地后,问孩子,刚才走过的草地上大约有多少张椅子?
3、拿出20种不同颜色的色纸,上面标明各种颜色的名称,让孩子看半分钟,然后让孩子说出他看到的颜色。
4、带孩子去玩具柜台或文具柜台,让孩子看看某个橱窗里的玩具或文具如钢笔等。半分钟后,让孩子说出玩具的数量或颜色;或是文具如钢笔的颜色或种类。
5、给孩子讲一个故事两到三遍,然后让孩子复述,看孩子是否能正确复述。两天后再让孩子复述故事,看看这回他能说对多少?
6、给孩子讲两三句唐宋诗词名句,如“春江水暖鸭先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用形象的语言给孩子讲述诗词的意义和所描述的形象。然后让孩子讲述这几句诗词并进行形象的描绘。
7、给孩子看小画刊中《小猫的花园》里的图画,然后拿开图画,让孩子凭记忆画出刚才看到的图形。你可以在图画上确立几个关键点,如10个,看看孩子看完后能说出几个?
8、给孩子说几个电话号码,让孩子读几遍并记住,然后让孩子说出刚才记过的号码,看他能说出几个?
9让孩子看10个汉字,但这些字必须与他的学习能力相当,且字的意义不连贯,让孩子看两三遍后,说出这些字来。
10、带孩子到动物园的猴山观看猴子20分钟,之后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描述看到的景物、猴子总数量、大小猴子的数量等。看孩子能说出多少?
小测试解答:
这不是一个完全定量化的测验,而是分别从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角度来考察孩子的记忆能力,同时也考察孩子的形象记忆能力、机械记忆能力和综合记忆能力。孩子做对的题数越多、每道题的正确率越高,就表明他的记忆能力越强。
第1题,如果孩子能说出池塘里水鸟的排队方式,如分散地游、一对一结伴相游、一群一起游等,则孩子记忆力很好。
第2、3、4题,是考察孩子无意记忆能力的,孩子回答得越准确表明他的无意记忆能力越好。
第5题考察孩子有意记忆和长时记忆的能力。如果孩子能复述出故事内容的80%以上说明孩子的记忆能力较强。有的孩子甚至能一字不漏地将故事内容复述出来,记忆力很强。需要注意的是:为孩子讲的故事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给3岁孩子和给7岁孩子讲的故事,难度应该有区别。
第6题是考察孩子语词能力和形象记忆两种能力。爸爸妈妈讲解时可以尽量把语词扩展为便于孩子理解的内容。如“春江水暖鸭先知”可以给孩子解释“春江”是指春天的江河;“水暖”是指水因为温度的上升渐渐变得暖和起来了;“鸭先知”是说鸭子最先知道,为什么鸭子最先知道呢,因为鸭子是在水里游动的家禽,也生活在陆地上,水很冷的时候它不怎么下水,寒冷地方冬天的江河或湖泊结冰的话,鸭子想嬉水还不行呢!也许孩子还会进一步问,诗人为什么不说“鱼先知”呢,您可以接着再讲讲诗人的构思和鱼鸭不同的生活习性,这样还可以扩展孩子的知识面。给孩子讲解完成之后,就可以考察孩子通过形象思维对语词的把握能力,了解孩子的理解记忆能力。孩子能掌握80%以上就算有很好的形象记忆能力。第7题也是用来考察孩子的形象记忆能力。如果能够说出8个要点以上,他就有很好的记忆力。
第8、9题:用来考察孩子的机械记忆能力,如果孩子能说出7个以上,他的机械记忆能力就很不错了。第10题:考察孩子的综合记忆能力同时也考察孩子的观察能力。比如猴山的造型、山洞的多少、链条的多少,各类猴子的数量、动作行为有什么特点等。孩子能够说出越多,他的记忆能力就越好。要用“好方法”,才有“好记性”
▲适合孩子的“无意记忆”
记忆可以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有意记忆是按照一定目的有意识完成任务的行为。无意记忆是事前没有预设目的的记忆方式,例如带孩子走过一家商场的橱窗,然后问孩子注意到橱窗里有什么东西。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学习更多的时候是在无意识的活动中完成的,包括记忆。如果爸爸妈妈能在孩子的日常活动中,有意识地让孩子“无意记忆”,那么,孩子可能就在不经意间获取了很多知识和信息。将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结合起来,可以事半功倍,孩子学习得轻松,记忆力也会显著提高。例如孩子从幼儿园回家后,妈妈可以问孩子,老师穿的是什么衣服?头发是什么样子?鞋子的颜色是什么?因为这些问题没有让孩子事先准备,所以他一定会遗漏掉许多细节。这样,孩子第二天就会去仔细观察。之后,妈妈还可以问诸如“老师的发卡是什么颜色?”之类更加细化的问题,那么,当孩子再去观察的时候,他也在无意中细化了记忆,同时也提高了观察能力。最后,当孩子把观察记忆的东西说出来的时候,他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同时得到了锻炼。事实上,这样的记忆过程又轻松又有趣,对孩子来说,一点负担也没有。
▲重复是个好办法
记忆又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时记忆在大脑内停留的时间不超过2秒;短时记忆的时间不超过1分钟;长时记忆系统可以保留1分钟以上甚至终身不忘。
孩子知识的获取、经验的积累有赖于长时记忆,可是,记忆也有它自己的规律。如果记忆过的东西不经过反复识记,就不容易保持并且很快产生遗忘,最终不能走进长时记忆成为他经验的一部分。所以,如果要让孩子有个“好记性”,重复是个很有效的方法。
▲生活就是大课堂
有的父母觉得要开发孩子的记忆潜力,就得让他背唐诗,学汉字等等,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就有丰富的记忆素材。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记忆不应仅仅停留在单调的记忆材料上,如识字、识图等,这样只会让他感到有压力。
孩子生活的环境就是一个素材丰富的大课堂,其中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孩子记忆的素材,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记忆非常轻松,有时甚至是无意识的,记忆的内容又丰富多样,孩子得到的体验也更多了,正是这样的记忆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孩子的记忆能力。
实践:在游戏中“练记性”
▲看图说画
在桌上放10~20张不同的小画片,然后用纸或布把这些小画片遮住。爸爸妈妈先把纸或布拿开,让孩子看三五分钟,再把小画片遮住。让孩子尽可能准确地描述小画片上的内容,如果孩子还能用故事把这些小画片的内容串起来,那就更棒了。
小画片上的内容可以视孩子年龄的大小来选择,年龄越大,内容可以越复杂。对于较小的孩子,甚至可以把小画片换成不同的色块,让孩子来辨别颜色。
▲玩具“排排坐”
在孩子面前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5~6件他喜欢的玩具,先让孩子看玩具1分钟,再让他转过身,让孩子按照玩具的正确摆放顺序说出玩具的名称。也可以在孩子看完后,把这些玩具的摆放顺序打乱,让孩子自己动手,帮助玩具恢复到刚才“排排坐”的样子。
▲积木配对
在孩子的积木堆里拿出10块不同的积木,先让孩子观察2分钟,然后让他在剩余的积木中找出与刚才看到的一模一样的积木。
因为积木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如果一开始太难记的话,可以先让孩子寻找相同形状或寻找相同颜色的积木。
▲逛玩具店
孩子最喜欢逛玩具店了,如果爸爸妈妈准备给孩子买新玩具,不妨把新玩具作为对孩子的奖励。
让孩子在玩具柜台前看玩具2分钟,然后带孩子离开柜台,让他尽可能多地回忆出所看到的玩具,如过他能说出5个以上,就奖励他一个新玩具。
▲猜衣服
节假日,如果家里有亲戚或朋友来串门,就可以玩猜衣服的游戏了。让孩子闭上眼睛,试着说说客人穿的是什么衣服,然后睁开眼睛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把再次观察和记忆的试着说出来。孩子每一次观察都会比前一次更细致。
▲做识字卡片
枯燥的识字对孩子的耐心和记忆都是一个挑战,如果把识字过程反过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让孩子把他感兴趣的动物或动画片里的人物等写成卡片,因为孩子不知道怎么写这些字,一开始甚至可以让他用照片、画或他自己看得懂的符号记录下来就可以。然后,爸爸妈妈帮着孩子找出这些他喜欢的事物的名字,写在卡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