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
上周末,我妹妹带着她的女儿岚岚来我家玩,没过多久,我就听到两个小姑娘吵架的声音。我走近一看,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只见我的女儿一只手叉在腰上,另一只手向前伸着,还伸出食指指着岚岚,很凶地指责道:“每次叫你收玩具,你都不收,每次你都这么不乖,下次再这样,我就不让你来我家玩了!”而就在前天,老公几个同事晚上来我家玩,几个大男人高声谈天很是热闹。突然,女儿走到他们中间,也是叉着腰,瞪大了眼睛,对正侃得高兴的男人们扯着喉咙喊道:“不要再吵了!再吵就把你们的嘴巴都缝起来!”这一次,我再也笑不起来了,女儿的样子,活脱脱就是一个小“母老虎”啊,她为什么会这样呢?
(李心月妈妈提供)
小编的话: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来到李心月小朋友的家里,问她为什么喜欢叉着腰教训别人,她这样告诉我:“在家里,当我不乖、做错事的时候,妈妈都是这样骂我的,别人不乖的时候,难道不应该被骂吗?”孩子的话让在场的妈妈脸一下子红了起来。是啊,大人是孩子的榜样,大人的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所以有的时候,孩子就会一副小大人的样子。虽然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孩子童言无忌、很可爱,但如果像小心月一样,那就不可爱了,反而令人担心她未来和同伴、朋友之间产生人际沟通问题,因为,不会有人喜欢和一个整天骂人的人做朋友。于是,记者采访了几位妈妈,他们觉得孩子之所以如此,是模仿大人的结果,记者记录了他们对小心月这种行为的看法。
注意自己举止
我觉得,家长一定要随时谨言慎行,作孩子的好榜样,但并不是说,要家长表现得尽善尽美。家长偶尔也会做错误的示范,但重点在于是否让孩子清楚这一点。中国家长根深蒂固的是权威主义,这使得很多家长即使犯了错也不愿意承认。我在这方面很注意,这来源于我从一些育儿书刊中所了解到的欧美父母的做法,他们能清楚地向孩子表达,父母不是神,也是会犯错误的,而孩子不应该像自己一样犯同样的错误。所以,欧美的孩子会反过来告诉父母:他们觉得有时父母的行为是需要改正的。如果套用前面的故事,心月妈妈在公共场合大声地说话,孩子可能会提醒妈妈小声一点呢!而在我们的环境中,则相反。我们的孩子可能就是有样学样,过不了多久,就看到孩子表现出和家长一模一样的行为举止了。我觉得,要纠正孩子,首先,心月妈妈得先纠正自己的某些行为。
(四川音乐学院幼儿园 蔷薇妈妈)
注意说话用词
许多家长在和孩子生气时,很喜欢用“你总是……”、“你每次……”、“你永远都……”这类词语,但这些都不能使孩子现在的行为予以纠正,与此同时,反而给孩子贴上了一个标签:“你是不乖的孩子”、“你是讨厌的孩子”。我觉得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做错事时,家长只针对她做错的事情,并加以纠正和指导,这样才能帮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成长。在生活中,我是用这样的方法教育孩子的,当女儿不收拾玩具时,我会有些严肃地告诉她:“我觉得你没有把玩过的玩具收拾好是不对的,因为别人踩到有可能会摔跤或弄坏玩具,所以你应该把玩具收好。”而不会语气激烈地说:“你怎么又把玩具弄得满屋子都是……”所以,每次,当我把女儿的错误指出来后,她都会很快改正。
(西南民族大学幼儿园 鸟儿妈妈)
注意情绪控制
有时,家长会因为很多原因而情绪不好,而很多时候,一些家长就会把自己的情绪宣泄到孩子身上。同样一件事情,心情好的时候可以很有耐心地和孩子沟通,但心情不好时,可能就用打骂了!这样,会让孩子没有一个行为标准,还会学会观察家长的脸色,揣摩家长的情绪,从而“见风使舵”。当我自己有情绪时,我一般不会处理和女儿之间的矛盾冲突,我会直接告诉她:“妈妈现在很累,又看到满地的玩具,心情就更不好了。我想先休息一下,等一下再来和你讨论这个问题。”这种做法,不是叫家长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表达喜怒哀乐,而是要让家长明白自己情绪的来源,不能将坏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我就发现,当我适当而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时,女儿反而更体谅我,还会自发地有良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