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组织地塑造儿童心灵的活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 儿园的品行教育应以情感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品德教育在人的素质结构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成为优秀的公民,才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才能更好地面对21世纪的建设和发展。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足以体现德育工作在幼儿时期的重要地位了。幼儿期是人格开始形成的基础阶段,适时适度的品德教育将为形成、发展、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这一时期对幼儿施以良好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使幼儿形成正确思想情感和良好品德修养的关键。所以幼儿园在重视体能训练、大力开发智力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品德教育,因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是否到位关系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 :“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
强化情感教育
每周一次的升国旗、唱国歌仪式是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最佳时机。通过庄严的升国旗、唱国歌仪式,使幼儿从小建立起升国旗时要立正、行注目礼;唱国歌时要声音洪亮的概念。借此时机,教师为幼儿深入地讲解国旗的含义、国歌的含义,让幼儿从内心油然生起热爱祖国的情感,并为自己是国家的一份子而感到自豪,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心中有祖国的思想意识,加强了幼儿的爱国主义意识,深化了幼儿的道德认识和情感。
在全国喜迎奥运的大环境下,全国人民都在为奥运添砖加瓦。教师通过带领幼儿进行“关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奥运健儿加油喝彩”等活动,强化幼儿的爱国意识。教师利用幼儿运动会、观看运动会比赛等时机,适时地让幼儿了解如何做一个文明的运动员、如何做一个文明的观众,教育幼儿在赛场上要文明竞争,在赛场下要文明喝彩。
教师在布置教室时,要尽量展示幼儿的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如按季节特点挂上展示一年四季风光的画,同时教师要注意在画面上反映幼儿的四季活动特点。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节日和活动,将幼儿的绘画和手工作品布置在教室里,如:“我爱家乡”“献给妈妈的礼物”“祖国祖国我爱你”等。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布置,不仅展示了幼儿对道德美的体验和追求,也是对幼儿良好行为的正面强化,更是唤起幼儿自我教育的好途径。它是德育与美育的综合,也是持久、广泛、潜移默化的德育形式。
通过节日对幼儿进行的情感教育也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像每年的妇女节、劳动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让幼儿了解父母的辛苦、老师的辛劳、劳动者的奉献,从中使幼儿萌发孝敬家人、尊敬老师、崇敬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劳动者们的情感,并逐渐让幼儿从在节日里为家长、老师做件力所能及的事过渡到随时都有意识为家长、老师们分忧;尊敬长辈、尊重各行业劳动者的劳动成果。
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儿轮流照顾生态角里的植物和小动物,培养幼儿对动植物的热爱、做事细心、持之以恒的态度。让幼儿学会自己用毛巾擦桌椅,节约一分钱、一滴水、一粒米,学会好东西与他人分享,让他们从小就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亲身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形成谦让的好习惯,逐渐养成“心中有他人”的良好品德。教育幼儿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他人,爱护公物,说话走路要轻声慢步,使用物品要轻拿轻放,让幼儿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公德意识。而这些品德教育都可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卫生习惯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一项内容,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提高人的文明素质有重要影响。卫生影响人类的全部生活,所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卫生习惯教育上主要有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集体生活环境卫生教育、公共卫生规范教育等内容。
个人卫生习惯教育以养成教育方法为主,如: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穿衣叠衣放衣,饭后收拾餐具、擦桌子,活动结束自己能将物品物归原位等。
集体生活卫生教育以常规教育方法为主,如:幼儿在活动区活动时,遵守活动区卫生要求,不将玩具随意丢弃;爱护值日生的劳动成果,不随意破坏班级卫生等。
公共卫生教育以制度规范影响方法为主,如:让幼儿了解公共卫生制度,教育幼儿不随意乱扔废弃物,将垃圾扔到垃圾桶里;不因为自己年龄小而随意大小便,便后要及时冲水等。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影响着人的文明素质水平,中国自古以来就被尊为“礼仪之邦”,形成了众多公认的生活习惯、礼仪要求。但近年来由于对礼仪教育的重视不够,一些家长也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方面的教育,这就需要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幼儿生活习惯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睡眠、进餐、宿舍规范和生活朴素教育及独立生活能力教育等方面。如:在活动结束后,教师会要求幼儿把小椅子轻轻地摆放好,把书本摆放到书架上,把玩具分类放回到玩具柜里,对幼儿进行爱护公物的教育。在进餐时要求幼儿不讲话、不剩饭菜,做到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以此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在集体活动中,要求幼儿做到说话轻、走路轻,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他人。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的文明素质的外在表现,坐、立、行的姿势是否正确也影响着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中国俗语讲:“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实际上就是对人的行为习惯所总结出来的标准性要求。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有针对性地为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培养,发展个性倾向、提供锻炼的机会,使他们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性,形成独立性及自制、自律的品质。在常规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向幼儿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而且还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让幼儿自己去实践,促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还应具有幼儿主体意识,要适时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注意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
遵守集体规范的养成
幼儿园是集体性教育组织,幼儿在集体生活学习环境中能否自觉遵守集体规范,是能否养成组织性、纪律性的重要前提。对幼儿进行遵守集体规范的养成教育,重点在于使幼儿能够自觉地按照集体规范约束自己,让孩子懂得个人利益应置于集体规范之下。比如进出教室、上下楼梯时不大声喧哗;在教室里不做妨碍他人或伤害他人的事情;在户外活动、洗手、如厕等环节能够自觉地排队等。
文明礼貌的养成
一个国家国人的文明礼貌程度,代表着整个民族的文明水平,也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受尊重程度,甚至能带来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一个人具有何种道德修养,是彬彬有礼还是遭人厌恶,这与其在幼儿期接受的文明礼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幼儿年龄虽小,但幼儿期正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对幼儿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通过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幼儿说文明语言、待人接物要彬彬有礼、为人处事要与人为善等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习惯教育。
幼儿的品德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渗透是幼儿园德育实施过程的主要特点,即渗透在幼儿游戏、学习、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的整个过程之中,渗透在幼儿与同伴以及与成年人的各种交往关系之中。总之,品德教育从幼儿抓起,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幼儿培养成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