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博士说:儿童有可吸收性的心智。儿童时时刻刻都是在环境中观察、吸收和学习的。我们的孩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看到、感受、吸收到的对他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七宗罪》是美国的一部大片,在此借用主要是想给家长、老师们敲一下警钟,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犯下的过错及对孩子的伤害是极其深刻的,而这种伤害很多时候,都是在不为人知的状态下发生的,在很多年之后才慢慢显现出来。
看看一个普通家庭里发生的事情吧!
爷爷奶奶从南方老家来到北京帮儿子照看六岁的孙女小玉,因为儿子离婚了,小玉上幼儿园没有人接送,周末也没人照顾。没多久,爷爷奶奶经常就教育方式与工作繁忙的儿子发生口角。终于有一天,他们之间的矛盾爆发了。
爷爷奶奶答应小玉下午放学后一起去接她,奶奶临时想先去超市买点日用品然后再去幼儿园,爷爷便自己去了幼儿园接小玉。小玉发现奶奶没来非常不高兴,爷爷严厉地批评了她,奶奶知道后,也非常生气,结果,当晚家里就发生了一场海啸般的风暴。
听完爷爷奶奶的描述,我实在忍不住实话实说了一番,给爷爷奶奶罗列了七条儿童教育中容易忽视的问题,爷爷奶奶听后,万万没有想到他们是来告状的,反而成了“被告”。
这件事情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是我有些小题大做了,但是我毫不客气地说:“这就是我们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悲哀!”在此我们可以站在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角度上来对此事进行以下的分析。
从中可以提出的第一个观点就是:诚信问题。
明明是说要来接小玉放学的,奶奶没有信守承诺,导致小玉觉得很扫兴。为什么说好的事情可以随时变卦?那么在生活中、课堂里老师和家长教导的诚实守信又在哪里可以体现呢?这个可以说是家庭教育的第一宗罪吧。
我们从小生活在一个成天教导要“一诺千金”的古训的环境里,可在现实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不信守承诺的事却时有发生。如果家人、朋友都不信守承诺,那么孩子就会认为承诺不是一个重要的品质。
“承诺”不过是一个词语,而不具备个人约束性,大家都可以任意遵守或者不遵守规则。国内的交通秩序不够好,就是因为太多的人们不遵守规则的典型特征。每位司机拿驾照之前都会通过交规考试,这是一个重要的承诺,可是扪心自问:又有几个司机真的完全做到了遵守交规上的所有规则?当然,不光司机,行人、骑自行车的人们也是经常不遵守交通规则,同红绿灯、斑马线玩着危险的“游戏”。这个事例看似与儿童教育无关,与信守承诺也没有太大关系,可事实上问题的根源还是在谈承诺的遵守。
有一对放春假回北京生活的澳大利亚混血姐弟,他们和我女儿是好朋友,有一天约好了下午四点半一起玩。但是我女儿那天恰好放学晚了,我们赶到他们家楼下按门铃时候,姐弟俩的姥姥见到我们如释重负,原来姐弟俩在家里哭了好久了。我问为什么会这样?姥姥特别不能理解:这么点小事情怎么能使两个孩子哭成这样?
我忽然理解了,她们姐弟的生活环境不太一样,这也许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感受他人不能信守承诺,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他们哭的原因不是因为不能和小朋友一起玩,而是心里对承诺和信用的美好感觉被破坏了。
正如小玉知道奶奶没有来接她,满心的期待荡然无存,满脸的不高兴是可以理解的。
由此可以推想,由于奶奶这次不经意地失信,没准会导致小玉对所有人的不信任。连自己最亲近最爱的人都可以对自己不信守承诺,还能指望得到更多的信任吗?
承诺常常是和诚实、真善美联系在一起的,是建设道德大厦不可或缺的一块坚固的基石。蒙台梭利博士认为:儿童具有一种未知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引导孩子进入美好的未来。孩子往往比成年人更加诚实守信,而我们成年人是否常常在不经意中动摇、摧毁这块基石,一点点抹杀孩子对真善美的信念呢?失去诚信是可怕的,不遵守承诺是不对的。
现今大部分家长都盼着孩子成功。书本上的知识是一个方面,一个全班成绩第一的孩子,在社会上不一定能成功。成功靠的是什么?学识、勤奋、天才还是机遇?我们是否想过“教养”两个字?而教养是什么?在此我们不展开这个话题,但是我们不难看出,教养是一个人通往成功,得到幸福的“索宝图”!
教养中关键的一条品格就是诚实守信。相信大部分的家长会教育孩子,那么在遵守信用上呢?那就难说了。明明答应孩子下午去公园的,但由于风大,临时改变了,这是为了孩子好啊;答应和孩子一起玩捉迷藏游戏的,但由于朋友的突然来访,临时变卦了,这是对朋友的礼貌啊……
这些看似十分得体的理由,却恰恰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没有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久而久之给孩子造成的印象就是没有承诺,给了承诺等于没有给,最终就变成了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好坏又是决定人一生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
蒙台梭利博士说:儿童有可吸收性的心智。儿童无时无刻都是在环境中观察、吸收和学习。我们的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感受、吸收到的对他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如今社会生活中,隔代教育十分普遍。老人们遇到教育问题经常会苦恼和不安,甚至比孩子的父母还要为难。很多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引得孙辈的不满,儿女的不快。在他们的无所适从中,其实告诉我们一个很客观的事实:教育观念的不同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必须引起家庭中每个人的注意。因为大家都在给予孩子教育,给孩子最大限度的爱,但不能因为爱而“犯了罪”,因爱而产生负面情绪。遵循教育的原则,将教育者的爱源源不断地传输给幼苗般的孩子,使他们更加茁壮地成长,才是每个教育者应该重视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