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精神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意味着失去了这个民族的根 ;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个民族的发展将失去内在的动力。我们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让我们趁着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的来临,和孩子一起与传统同行!
早期教育应重视传统文化
幼儿期是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最佳时期、关键时期。让他们耳闻目睹无处不在的民族传统文化的“事象”、“物象”,自然而然地从小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产生认同的情感和共鸣,从而得到身心健康发展,并上升为一种民族的精神。
传统远离 前景堪忧
传统文化离我们有多远,离孩子有多远?虽然对传统的误解甚至无知者不可能是所有的孩子和所有的家长,但从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中,我们可以窥见传统被冷落、被淡漠到令人惊骇的地步!
镜头一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可是许多孩子却觉得这个节日与刚刚过去的圣诞节没有什么两样。炎炎就是这样的孩子中的一员。他对前些日子在麦当劳中度过的平安夜津津乐道,却对即将到来的春节没什么兴趣,因为他理解的春节就是吃饺子、收压岁钱。以现在的生活水平,吃饺子已经不能让一个4岁的城市小孩产生向往。至于收压岁钱,炎炎虽然比较喜欢得到更多的零用钱,但想到要跟随家长出门拜年,不能尽兴地看动画片,也觉得“烦”。他甚至问妈妈:“能不能只过圣诞节,不过中国的年啊?”
镜头二
一天下午,难得的晴朗和温暖,公园里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游玩。这时候,有一个小孩指着一座雕塑问:“妈妈,这是什么?”妈妈看了看雕塑旁边的说明回答:“是屈原。”孩子显然没有明白妈妈的回答,追问:“屈原是什么?”妈妈想了想,有点不耐烦又有点得意地回答:“屈原啊,已经死了。你还记不记得端午节的时候吃粽子?就是因为他死的那天是端午节。”
上面的情景真令人啼笑皆非!传统文化离我们有多远,离孩子有多远?虽然这样的画面不能代表所有的孩子和所有的家长,但从他们对我国传统的认识中,我们可以窥见传统文化被冷落、被淡漠到令人惊骇的地步!如果一个民族丢弃了传统文化,如果一个民族的新一代被忽略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教育,那么这个民族还有什么希望,还拿什么引以为自豪?当一个民族失去了希望,失去了引以为自豪的根本,那么,当他们遇到外族入侵(无论是武力的还是文化的)时,他们靠什么凝聚在一起,同仇敌忾,抵御外侮?这样的追问似乎骇人听闻,但中华民族苦难的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失去了民族凝聚力,我们会成为一盘散沙;丢弃了传统文化,我们只能愚昧落后,成为精神上的亡国奴。这话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我们不能否认,在现代化发展的曲折进程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被忽略、轻视甚至被彻底否定了,在所谓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孩子和脏水”被一起泼掉了。等我们回过头来寻找自己的根的时候,我们才惶恐地发现,我们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已经一片荒芜,我们与传统的血脉已经被割裂,我们对前人的思想精华的理解已经混乱无序,充满了断代所造成的缺失和扭曲。当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些缺憾,那么我们就要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去弥补,正视传统文化,把其中的精华与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结合起来,让孩子真正了解传统文化、喜欢传统文化并通过潜移默化地熏陶,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误解传统 剑走偏锋
五四运动以来,许多人对传统文化往往存在误解,认为是封建落后的一套,也有的人认为现在是科技时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让孩子花时间和传统文化接触有些落伍,不如把时间精力花在学习外语等方面更务实。对传统文化的误解造成了目前幼儿教育在继承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方面出现了偏差和缺憾。
镜头一
点点从幼儿园回到家里,一边吃梨子一边跑进厨房对妈妈说:“妈妈,今天老师给我们讲新故事了,是《孔融让梨》的故事。所以,妈妈,我把那个最大的梨留在盘子里给妈妈吃,我吃这个小的。”妈妈一边忙着做饭,一边不耐烦地说:“去吧,妈妈不吃。你快去看妈妈给你放的英语光盘,认真点儿,别胡思乱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