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来疯
烦恼:我的孩子是个人来疯,没人来的时候他挺正常的。有客人来了,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春节,他舅、大伯都要回来度假,真害怕这个春节他就这么疯下去了……
解读:由于孩子的大脑皮层发育尚不完善,稍加刺激就容易兴奋,而孩子又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特别是有的家庭不常来客,一有客人来对孩子的刺激就更强烈。另外,孩子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弱点,客人来了,父母只顾照顾客人而冷落了他,这时孩子则会故意做些一反常态的举动表示不满。从主观上分析,孩子的行为习惯较差,不懂得应该怎样面对客人。而且感觉到有客人在,父母不好意思训斥自己,因此更加放肆。还有的则是孩子表现欲较强,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又不会掌握分寸所造成的。
小建议:第一招,暗示。客人来后,可以向客人介绍一下孩子的一些情况,稍加夸奖与鼓励。如“我家孩子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最会自己玩了”等。当孩子仍按捺不住自己的兴奋时,成人可以继续暗示:“客人阿姨最喜欢听话的孩子,快去自己玩吧!”与此同时,可以用较严厉的目光或稍用力地拍孩子的肩膀,暗示自己的不悦。第二招,疏导。即事先安排好有趣的事让孩子暂时回避,如去邻家或门口玩。当孩子没地方去时,也可以取出孩子最喜欢的玩具或图书,并把糖果点心拿些给他。对于表现欲较强的孩子,客人来后,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让他在客人面前表演一些小节目。如唱首歌、背段儿歌等等。
不回家
烦恼:去别人家里做客,他老是玩得不想走,强拉他走了,他还要哭鼻子,有时候搞得主人家想留也不是,不留也不是。每次去之前都会跟他说:“9点我们就要回家了。你就不能再玩了。”可到时候孩子还是要闹。
解读:孩子正与主人家的孩子玩在兴头上,或被主人家的某样物品所吸引时,孩子很难抑制自己的行为而服从父母,因此表现得恋恋不舍。这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事情。父母可以检查一下自己平日跟孩子相处的时候是不是太少了,或者跟孩子玩的时候花样单调,或者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让孩子觉得家是一个很无趣的地方。而在客人家里可以稍微放松一些。
小建议:增加跟孩子一起游戏的时间,多一些跟孩子玩的花样。当孩子玩在兴头上时,不要骤然命令孩子停止,可以事先对孩子有所提醒,让孩子有准备地接受意见。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再玩一会儿,我们就准备回家了。”也可以因势利导,淡化孩子的兴致或转移其注意,用游戏的口吻,帮助孩子结束游戏。比如,“小鸭子玩累了,要睡觉了,明明也该回家休息了。”
小爆竹
烦恼:我家孩子脾气比较暴躁,如果遇到小客人,他会跟人抢玩具;如果抢不到,他就会大哭,要不就发脾气,乱扔东西,打人家。
解读:很多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会攻击玩伴。孩子们之所以有这种举动是因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孩子会发脾气——我们无法控制这一点。我们的工作是教会他们用适当的方式来处理他们的怒火。
小建议:在玩的时候看着孩子。当你发现他开始变得烦躁或者生气的时候,立刻介入,将孩子的注意力转到其他活动上,直到他冷静下来为止;当孩子打人时,立刻扶住孩子的肩膀,看着他的眼睛,语气坚定地说:“不许打人,你被关禁闭了。”或者“打人的时候就坐下来。”带孩子去关禁闭的地方,让他安静地坐在那里,直到他冷静下来。一种决定禁闭时间的好方法就是孩子每大一岁就多一分钟;对“受害者”给予更多的注意力。简单地说完“不许打人”之后,转身背对打人的孩子,将注意力放在被打的孩子身上。
闷葫芦
烦恼:孩子是个闷葫芦,见了人不愿意打招呼,让她喊一声“阿姨”比登天还难。春节要见好多亲戚朋友,这个小闷葫芦真不给人面子啊。
解读:孩子见了人不愿打招呼,原因大致有三种:一是因为羞怯;二是不懂得见了人要打招呼是礼貌行为。三岁以上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辨别性别、年龄的能力,而且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他们知道满脸皱纹、有白发的老人是爷爷奶奶,与爸爸妈妈年龄相仿的人是叔叔阿姨。
小建议:成人的教育方法要得当,不要对孩子过分保护,尤其是在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面前,要鼓励孩子懂礼貌、敢讲话,坚持要孩子招呼人,并告诉他招呼人才是懂礼貌的好孩子。当孩子不愿招呼人时,不要说“这孩子不懂礼貌”,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尴尬的局面,而应该慢慢引导,因为孩子需要较多的尝试和时间来适应新的事物,新的环境。应该对他表示关怀、爱护,并且陪同他寻找方法,主动开口招呼人。如爸爸带孩子上街,遇到一位熟悉的同事,爸爸可对孩子说:“想想看,他叫什么叔叔,你应该对他说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