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日本动画片《死亡笔记》DVD的发售,以及《死亡笔记》的漫画走俏申城校园,在漫画中作为剧情发展的主要道具、可以主宰人类死亡的一本“死亡笔记”,也成为部分中学生争相购买的流行物品。
有关青少年心理学专家认为,“死亡笔记”之所以风靡校园,成为部分青少年的流行物品,反映了孩子的宣泄需求被长期漠视及宣泄渠道缺失有关;虽然目前本市学校都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但真正可以供孩子们缓解、宣泄心理压力的途径却少之又少。这一现象值得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
小店老板:最多一天能卖30本“死亡笔记”
安化路是上海市一条并不起眼的小马路,但文具店的分布密度颇高。昨日下午放学时分,记者随意走进一家文具小店,即被告知“死亡笔记”卖光了,要的话可以预订,明天就有。店主说,近20元的“死亡笔记”虽不便宜,但进多少能卖多少,最俏时一天曾卖掉过近30本。而在另外一家文具店,记者终于看到了这本炙手可热的“死亡笔记”。黑色的封面上用烫金的字写着“DEATHNOTE”,整整30页的使用说明有种阴森森的感觉。
“名字被写在‘死亡笔记’上的人类将会死亡。”“写上名字时必须对那人的样貌有印象,否则没有效果。因此,其他同名同姓的人不会受到牵连。”其后一些煞有介事的“模拟杀人情节”更令人瞠目……为了解这本笔记的知晓度,记者随机挑选两所初中的两个班级作了一番微型调查。令人意外的是,两个班级共76名同学都曾听说过这本“死亡笔记”。而其中一个36人的班级拥有“死亡笔记”的有13人。
心理师:孩子的宣泄需求被长期漠视
“诅咒他人的行为,虽然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现,但不啻为一种向成人传递诉求的信号。”上海时空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咨询师严正伟认为,现在孩子也面临越来越多的社会压力,各方面的压力时常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在得不到外来援助的情况下,孩子们常常会选择一些自以为正确的方式来缓解压力。他举例说,曾有一个家教甚严的初中女生找到他时,已有两年的厌食经历,正是在无法排解压力的情况下,她宁愿选择一种伤害身体的方式来宣泄、逃避所承受的压力。
华东师大心理学系王峰则认为,这种行为就是学生承受压力的外在宣泄。现在的学生在社会竞争下拼命学习,遇到压力却没有合适的宣泄途径,因此很容易受到一些非积极宣泄方式的诱惑。诅咒他人,不仅是对他人生命的不尊重,也是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到情绪平衡支点的具体表现。
教师:“生命教育”不应局限于教材
目前在中小学,“生命教育”正成为学生认识生命意义的主要载体。但某知名学校的一位校长却这样告诉记者,“生命教育”与其他主宰升学的学科相比,这门课的地位不言而喻。
上海实验学校教师范莉表示,成人面对生活压力时会用各种方法舒缓压力,可另一方面却不断在孩子身上施加压力。学习要比别人好,还要会弹琴会唱歌,部分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时,很少主动考虑孩子的负荷。这样日积月累,这种人为的压力变成孩子无法排解的负面情绪。孩子选择“死亡笔记”,尽管不是一种值得倡导的宣泄方式,但对他们来说,或许是一种有效的宣泄途径。
相关链接:何为“死亡笔记”
在死神界中,一个死神把他的“死亡笔记”丢失在了人间,所以他不得不来到人间寻找。此时在人间,17岁的男生夜神月在学校操场捡到了那本“DEATHNOTE”,并发现本子里写着“只要名字被写在上面的人就会死亡。”于是,夜神月便开始在上面写上那些他认为该死的人的名字,同时探索出一个又一个甚至连死神都不知道的实践方法……
[对话]初二女生眼中的“死亡笔记”
问:怎么会想到买“死亡笔记”?
答:好玩啊,同学们都有啊。
问:有没有在本子上写过别人的名字?
答:有。不过只有一次。
问:是不是同学?
答:能不能不说,我写好之后很快就划掉了,应该不算的吧。
问:那不说名字,说说你为什么要写那个人呢?
答:还是不能说,说出来就知道是谁了,反正就是挺讨厌她的,就写了。
问:写下那个人名字的感觉怎么样?
答:让我想想……好像写之前肚子里有股气,写好之后这股气一下子没有了。
问:你觉得写下别人的名字,对这个人会有什么影响么?
答:应该不会吧,这本本子是假的呀。
问:那如果你拥有的是动画片里的本子呢,你会写上你讨厌的人吗?
答:我也说不好,可能会,也可能不会。
问:你觉得这样做对不对?
答:没想过,但周围有人这样做,所以我也这样做了。
问:周围有同学用这本本子吗?
答:有啊,班级里两个本来关系很好的女生不知道为什么不好了,两人就在本子上写下了对方的名字,还互相说坏话呢。还有同学也会把老师的名字写上去。
问:老师、父母知道你有这本本子么?
答:不知道,我想大人们不会喜欢这种本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