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出生,便能辨声辨形,具有一定的感知与学习能力。两月左右的婴儿看到妈妈的到来便微笑相迎,(有些婴儿)见到生人就感到害怕而哭叫。他们也能区分友爱与怒骂的语调,从而作出不同的反应。到了六、七个月,婴儿虽然不会讲话,但能听懂很多语句,分辨许多人面和不同物体的形状。识字,不论什么文字,不过是辨认形状与语音,建立字形与语音以及形、音、义的联系。六、七个月(甚至更小)的婴儿,一般还不会说话,经过训练,可以学会认字,理解字的粗浅意义。
既然不会说话,怎么可以教会与鉴定婴儿会认字呢?这完全有客观的方法:
一、指辨 准备几张厚纸片,一面写的是字,如爸、妈、奶、爷等。一面贴的相应的照片或图画。先给婴儿看字,大人用手指着字,口念字音,然后把纸片翻过来让他看图。这样重复若干次后,大人口念字音后,让他尝试指认是哪个字,再把纸片翻过来看指的对不对。(有些婴儿会自己翻厚纸片)开始时,只分辨两个字,以后逐渐增多字数。假如他连续五次以上都指对了或翻对了,那便表示他(她)认对了。
二、以字配图 在小孩的手指发展到相当灵活时,可备制一些图片与字片,把图片摆在桌上,要求在图片旁摆上一个适当的字。大人先示范几次,然后要幼儿尝试。
三、以图配字 这是上述方法的逆向。把字片摆在桌上,要求小孩把图配在适当的字上 。
四、字配实物 把体积不大的产物,如表、笔、小刀、小剪、小杯、钮扣等摆在桌上,要求找出适当的字放在相应的实物旁。
五、实物配字 这是上述方法的逆向过程。
六、动作配字 大人出示一个字,要求小孩作一个动作来表示字义,如、上、下、折、 吃、喝、吹……。
七、口说 当小孩已能说话时,便可教他用口语来说出字音和字义。这是常用的简便法 。
不大会走路的小孩,常常希望有人陪他玩,跟他讲故事,作游戏。也喜欢翻看图画书,“小人书”,更希望大人讲解书的内容,这是教他们识字的良好时机,他们很乐意学认书上的大字标题。同时,也可结合生活实际,学习衣食住行的字词,接触到的人名、地名、店名、机关和团体的名称。 韵文是比较上口的,可以教学一些儿歌和通俗易懂的诗词。
由于生活经验与知识的限制,有些抽象词汇、功能性字汇和科学术语对幼儿来说是较难理解的,但理解也只是深浅的程度问题。如果能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掌握常用的抽象字汇。
当幼儿已经认识了两千字以后,可以对照我国现行的常用字表,根据出现频率的先后,有意地逐渐引进未学的字。学这些字时要创造适当的语境,把它(们)嵌在句子里。使儿童不仅认识其音形,同时还理解其意义。
我们常说“看图识字”,借助图来理解字词的意义,我们也常反过来借助文字的说明来理解生疏的图画与图表。成人是这样,幼儿也是这样。当他们认识相当多的字后光看生疏的图也是不理解的,但看了文字说明后就理解了,这是“看字识图”。
经过早期的教学,婴儿在不会说话时,可以认识许多字,随着继续不断的学习,书面的词汇会大大超过口头词汇。这个现象和成人的也相似。
早期学习的成效是很明显的。对一岁到四岁、智力正常的儿童进行识字、算术、外文等 科目的教学,每天有15分钟的时间,两年可识二千多汉字;2.5岁到3.5岁的儿童一年左右可学会加减乘除。这项研究有录象带的记录,显示早期学习的原理、方法与程序,适合父母、托儿所、幼儿园与研究者参考。
①早期学习要注意:
1、不要贪多,每天学2—4个生字,平均3个字,持之以恒,三年就三千多,基本上过了识字关。
2、儿童如无兴趣学习,不要勉强。要因势利导,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良好习惯。习惯最重要!
3、不要用糖、钱等物质刺激来引诱儿童学习。当儿童作出正确的回答与反应,完成一定的作业时,可用点头、手势或口头的嘉奖来强化。遵守学习心理学的原则:知道自己的成绩(做得对,做得好)本身就是奖励,正强化。
4、每次学习时,只引进一、二个生字,同时复习许多学过的熟字,使学习的成功机率极大化(也就是使正确的反应极大化),失败或答错的机率极小化,这样便可维持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早期学习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有的人不很赞成,他们认为认字是件难事,而幼儿的神经系统未发育成熟。其实,神经系统是在活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发展与成熟起来的。认字与认人认物认图都是认知过程,认字比辨认人面、图形、实物(如大麦与小麦、猫与虎、狐、狗、狸等)都要容易。只要教导得法,早期识字教学可为早出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