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NEWS REPORT
勿让婴儿超前锻炼
婴儿来到世界后,生长发育很快,一声啼哭开始了自主呼吸,1周岁时就能站立行走,掌握各种运动的基本动作。
但有些性急的大人,总希望自己的宝宝动作发育快点,过早的开始了锻炼,3-4个月就让宝宝“学坐”,甚至“站立”。殊不知,这样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有害。因为婴幼儿的骨骼硬度差、弹性大,容易变形;同时肌肉的力量不足,不能耐受过强的运动。过早学坐,可影响脊柱的发育,引起畸形;过早学走,可能导致下肢弯曲畸形,牵手向上走路,由于孩子肘部桡骨小头的环状韧带薄弱,还可能发生桡骨小头半脱位。
孩子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一般出生后3个月俯卧时,能用手臂撑住抬起头;4-6个月会翻身;7-8个月会爬;1周岁时会站立或独立行走。帮助孩子锻炼,要按此规律顺其自然。
美国教育流行“双性化”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2000多名儿童作过调查,结果发现,过于男性化的男孩和过于女性化的女孩,其智力、体力和性格的发育一般较为片面,智商、情商均较低,具体表现为:综合学习成绩不理想(特别是偏科现象严重),缺乏想像力和创造力,遇到问题时要么缺少主见,要么固执己见,同时难以灵活自如地应付环境。
相反,那些兼有温柔、细致等气质的男孩,兼有刚强、勇敢等气质的女孩,却大多智力、体力和性格发育全面,文理科成绩均较好,往往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成年后,兼有“两性之长”的男女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更能占据优势地位。
婴儿通过成人眼睛获取信息 图
因此,今日美国日益流行一个崭新的教育思路——双性化教育。即让男孩学习女孩平和、细腻的气质,女孩也学习男孩勇敢、自立的精神。这样的孩子在成年以后,在社会适应、情绪调控、压力化解以及处理包括家庭在内的各种人际关系上,都优于那些“单性化”的男女。
让宝宝快乐起床
清晨,大多数家庭都在匆忙中开始新的一天。爸爸妈妈做家务、准备早餐、照顾宝宝起床,争分夺秒赶着上班。而宝宝往往一时半会儿还醒不过来,如果父母采用突然袭击式的方式,大声呼叫或强行拖起孩子,不愉快的情绪就可能伴随宝宝和父母一天。要唤醒处在大脑抑制状态的孩子,采取诱导的方法比较妥当,使孩子自然觉醒,完全清醒后再起床——
第1步:每天清晨,在孩子起床前10分钟,先将窗帘拉开,让光线射入,再播放轻音乐,以光和声音组成柔和的刺激去唤醒孩子。光和声音的刺激,能使孩子从深睡状态逐步地自然地转换到浅睡状态。父母也可以唱一首自编的起床歌,使孩子对这首歌建立起条件反射,听见这首歌就知道起床的时间到了。
第2步:父母可用亲切的声音呼唤孩子,用手轻抚孩子的背腰部,再抚摸他的手和脸,触动他的听觉和触觉器官,在舒适的刺激中,逐渐从浅睡状态自然地转换到静态觉醒状态,再转换到动态觉醒状态,这时孩子就会睁开眼睛,活动身体。
婴儿可能会短暂地哭闹一下,幼儿在苏醒后睁开眼睛看到父母的微笑,听到的是父母亲切的呼唤声,自己会愉快地起床。若孩子还未完全苏醒,可以等2-3分钟以同样的方法再进行一次。
婴儿通过成人眼睛获取信息
你是否注意到,婴儿总爱看别人眼睛,小家伙也特别喜欢有眼睛的玩具。最近一项新研究为此提供了理论根据。新研究表明,婴儿通过观察成人眼睛的转动方向,决定究竟该看什么人或什么东西。
美国西雅图市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发现如果大人睁着眼睛看某样东西,那么12个月大的宝宝看这件东西的可能性就很大,而且会指着玩具或对着玩具“咿咿呀呀”地乱叫;而如果大人们闭起眼头部转向某件东西,宝宝们几乎就不会去看这件东西。对14个月大、18个月大的宝宝的测试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这表明,婴儿注意力的移动依靠的是大人们的眼睛而不是头部转动。
研究者指出,在人生最初的数月中,宝宝可以和玩具或者大人玩耍,他们很难理解如何加入大人,和大人玩同样的玩具。随着时间的推移,宝宝的社交技巧增强,就可以通过观察大人的眼睛,逐步将大人和大人们所看的玩具联系到一起。
眼睛是极其敏感的器官,比头部转动更能传达信息。眼睛可以告诉宝宝看什么东西以及大人在看某件东西时的感觉。
妈妈喝酒导致新生儿弱智
西班牙马德里大学的科学家近日指出,如果排除遗传因素,怀孕期间喝酒是造成胎儿智力不健全的主要原因,而戒酒是预防弱智的惟一途径。
科学家认为,妇女都很了解在怀孕期间吸烟对胎儿的危害性,但并不十分了解在怀孕期间喝酒对胎儿的危害比吸烟还要大。在怀胎期间喝酒是“一大悲剧”。据美国医学界的统计,500名新生儿中就有1名新生儿因其母亲在怀孕期间喝酒而引起智力不健全。
为此,马德里大学的科学家不仅劝告孕妇戒酒,而且要求医生不要对孕妇宣传少量饮酒的好处。这些妇科大夫的失误之处在于他们把喝少量的酒,尤其是红葡萄酒对心血管健康有好处同孕妇喝酒对胎儿发育的影响相混淆了。“母亲是保育箱”,不管她喝多少酒都会降低胎儿的智商。
科学家强调,为了维护胎儿的健康,孕妇应从放弃避孕措施的时刻起就不要喝酒了,因为很多孕妇在怀孕七八周之后才知道自己发生了什么变化。胎儿所有器官在怀孕8周之内发育成形,弱智和外表先天性畸形最容易在这一时期发生。
“袋鼠式”的育婴方式
婴儿从一出生就开始了交流。我们注意到,婴儿越受到关心,他的皮肤和身体就越好。他善于交流,时刻在接受信息,同时也在传达着信息。父母与孩子之间协调的关系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建立了,因此父母应该与孩子多交流,包括语言交流、身体上的接触、目光交流等。你越接近他,他就越适应你。法国儿科专家提倡一种“袋鼠式”的育婴方式,即“皮肤贴皮肤”的方式,不仅很好地适用于早产儿,而且对正常婴儿也很有益。这种方法起源于哥伦比亚。那里的早产儿很多,但经济条件的限制使早产儿不可能长时间地呆在暖箱里,于是母亲们就代替了机器,用自己身体的热度来培育婴儿,这是很有效的。用这种方式培育起来的孩子比在暖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要更健康、更安静。
多与小婴儿讲话
不少人认为婴儿太小,什么都不懂,与他谈话好像对牛弹琴毫无意义,其实,这真是大错特错。婴儿出生时就已有良好听觉,还有不错的记忆力。胎儿时期他在妈妈子宫里,整日听着妈妈心跳声,出生后他还记得,当抱在妈妈怀抱里,一靠近左胸听到母亲心跳声就会安静下来。所以我们一定不能把小婴儿当作一个无知无觉的小动物,而应该把他作为最亲密的人来对待。
和婴儿对话不仅能促进婴儿听觉、理解能力等语言发育,还能带给他父母的爱,使他感到有人关心,有人爱护他,同时还教会他与周围亲人亲近,更快使他适应外界社会。此外,通过亲子对话也给父母带来更深切的亲情和由衷的喜悦,有助于营造祥和温馨的亲子关系,这对孩子的身心成长十分重要,所以家长要重视经常与婴儿讲话。
体罚导致身心失调
据加拿大一份研究报告说,被父母体罚的儿童成年后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那些未被体罚儿童的两倍。
调查结果表明,虽然不是每个童年被打的人都会日后引起身心失调,但那些被体罚的儿童日后产生焦虑症、反社会行为倾向和抑郁的可能性会增加。研究人员根据接受调查者的反应进行研究。受调查者的年龄介于15-64岁。在偶尔被打的受访者中,有21%患上焦虑症、70%患上抑郁症、13%酗酒、17%嗜毒或患上焦虑症。
因此,建议家长应该采用别的处罚,以避开孩子日后身心失调的危险。
婴儿智力的八次飞跃
荷兰心理学家经多年研究观察发现,1岁内婴儿的智力发育有八次飞跃,每次飞跃发生的时间大体相同,而且在开始出现变化时婴儿总有几天或几周表现得不安宁。如果父母能掌握时机,理解和满足孩子的要求,那么孩子会更快、更容易地渡过这些阶段,对今后的智力发育大有裨益。
第1次:所有的感官都开始工作。婴儿在第5周左右出现器官的迅速成熟过程变化最明显,哭的时候第一次流泪,也更多地微笑表示高兴,更经常地进行观察和聆听,对气味和动静会做出明显的反应。婴儿对环境的兴趣变得大多了。
第2次:婴儿在第8周左右发现,周围环境是不统一的,而且是由活动的具体东西组成的(例如自己的手)。这么多的新印象起初会引起恐惧,同母亲接触最有助于消除这种恐惧感。
第3次:发现动作。婴儿在第12周左右会认识活动的过程。他自己的动作也不那么死板了,而且受到了控制。他会发出尖叫,格格地笑,兴奋地呀呀学语。
第4次:抓住一切。到第19周时,婴儿会抓东西,会转动和翻动东西,会注视物体的活动过程,这时他对一切都要研究——用手摸,或者干脆往嘴里放。
第5次:研究事物之间的关联。在第26周左右,婴儿开始理解事物之间的关联,例如按按钮同放音乐之间的关系。他开始能区分物品的位置与距离,如里外远近,最喜欢的游戏是把东西拿进拿出,把什么都弄得乱七八糟。
第6次:许多东西都很相似。婴儿在第37周时开始对东西和经历进行分类,从而开始像成人那样思维。例如,所有的狗都“汪汪”叫,不论大小,不论白色褐色。
第7次:一切都按顺序。婴儿在第46周会认识到,做事情要有一定的顺序。他最喜欢的游戏是“自己动手”和“帮助家里干活”。
第8次:制定自己的计划。第55周的婴儿会发现“程序”,即先后次序。但这次序不是固定,而是可以自由变动的。这时的孩子会非常明确地表示他想要什么,例如当他想外出时,就有穿衣穿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