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小手、小脚还在适应着周围的一切,取物、走路、奔跑,免不了磕磕碰碰,不是打翻了牛奶,就是摔破了碗、杯,遇见这种状况,妈妈往往容易情不自禁地惊叫。小宝宝本已因为意外而受了惊吓,看到妈妈的惊恐更会继而内疚。我们作出的反应首先是认定他们的“错”,于是,“小哭大叫”成了最常见的场面。这样的场景,做妈妈的儿时也经历过不少,如若尚能记得孩提时代的感受,那么,我们就不会急于去责备孩子。
记得小时候,我经常会在洗碗的时候失手打碎了碗,闯祸后的恐惧、内疚,至今都记忆犹新,受到指责之后,心里更加紧张。下一回越小心翼翼,却越易再犯。终于有一天,将一大摞碗砸得粉碎。母亲的气愤可想而知。那时,打心底里渴求父母理解自己,我并非故意!
而今,面对孩子的“失手”、“闯祸”,更多的应是镇定自若地处理,首先安慰受惊吓的孩子“别害怕,没关系,我们来处理”,同时,不慌不忙地告诫孩子远离危险。边处理玻璃碎片、瓷碗屑,边讲解为什么要扫清,还关照不能赤脚的原因;或者及时将被奶水、果汁溅湿的被单、被套与棉胎分离,告诉孩子“这样可以避免棉胎受潮”。最后,将孩子搂在怀里,告诫他,“以后一定要小心”,孩子原本抽紧的小脸蛋渐渐松弛下来,从他聪明的双眸里,我们可读到他的感激。
遇到意外妈妈首先镇定自若 图
经历多次之后,潜移默化中孩子领悟了应急的方法与措施。终于会有一天,老师在家长会上表扬他“富有爱心”,并向家长们描述了这样的事:午饭时,当小朋友不小心将汤泼出来了,他马上跑去取来拖把,一边拖地,一边还不时地安慰同学:“别害怕,你是不小心的,擦干净就没事了。”随后,又在自己的包里寻出餐巾纸,帮助同学把桌子擦干净……在家长席中落座的我露出了会意的微笑:镇定自若可以从幼时培养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