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为什么总跟着我走呀?”“天上的雪花是什么变的?”
幼儿天生具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认识事物的原动力、内驱力,他们总是力图了解事物的本身以及所处的外部世界,如何让孩子从好奇、疑惑到主动构建知识结构,这需要成人的启发与引导,为幼儿架起探索的桥梁,使他们通过实践,培养不断探索的精神。
方案一:提供易引发幼儿产生问题的材料
在自然角中,幼儿从小龙虾、小乌龟、小兔子身上发现了许多问题,“小龙虾吃什么?”“咱们的小乌龟也冬眠吗?”为了解开“龙虾吃什么”的答案,我和孩子们一起搜集材料、找来羊肉、蔬菜、饼干。孩子们经过精心喂养、细心观察,终于发现龙虾爱吃肉。接着,我又启发幼儿对龙虾做观察日记,让幼儿主动建构知识,孩子们通过观察学习了很多知识,并体验到了实践的乐趣。
选择适合幼儿发现的知识点,提供易于引发幼儿产生问题的材料,是引导幼儿探索的有利途径。
方案二:创设情境,启发幼儿与材料互动
有时虽然投放了幼儿喜欢的材料,但由于材料所反应的关系比较隐蔽,不能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一次,我在科学区投放做滚球游戏的材料——几块材质不同的滑道和几个质地不同的球。幼儿对此不感兴趣,无人问津,为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我神秘地说:“谁玩环球车越野赛?”大家一听有车玩都围过来,张则成拿起乒乓球,在不同的滑道上玩起来,一会儿他好奇地问:“老师,乒乓球跑的速度怎么不一样?”我没有回答,又鼓励他在同样的滑道上试试其它的球,大家反复操作,终于总结出相同质地的球在材质不同、坡度相同的滑道上的下滑速度不同……孩子们非常高兴,通过自己的探索懂得这么多的知识,。
孩子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需要老师的鼓励、适时、适度的帮助。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是引导幼儿不断探索的良好途径。
方案三:材料的投放要有主题
在科学角的“小猴爬山洞”游戏中,我投放了宽口瓶、镊子、钩子、带磁铁的吊绳、和别有小猴的塑料片、铁片和木片。我的任务是“不用手能使猴子爬出山洞吗?”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用镊子夹,用钩子钩,用带绳的磁块从瓶中往上吸,并记录下方法,最后发现用磁块能吸铁猴、用镊子和夹子能解决其他的猴。
材料投放有主题可满足幼儿好奇心,培养幼儿不断探索。
方案四:材料投放构成问题情景
在自然角中有几个装有不同颜色水的透明瓶子,在瓶口都种上蒜,幼儿非常好奇,每天都来看。一天王岩发现蒜都长出了根,但颜色却不同,孩子们新奇地猜测:是染上了颜色?是蒜喝了不同颜色的水?这时我又拿出一个自来水种的蒜,幼儿发现,它的根是白色的,待幼儿查过资料才明白:“根吸收营养时,把颜色也吸了上来,所以根有了颜色。”
方案五:材料的分层投放
在玩“灯泡亮了”的游戏时,我先投放一节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电灯泡。幼儿经过尝试,发现了多种方法,然后,有孩子好奇地问“多几节电池和导线,还能亮吗?”于是我又投了多节电池,幼儿饶有兴趣地操作,发现多几节电池,灯泡更亮了,而且还发明了许多种连接方法。我接着投入钥匙木片、钢笔等,幼儿一个接一个试,发现钢笔、钥匙放在中间灯还能亮,分开就灭了。
分层投放材料,并通过增加材料和改变材料,提示和引导幼儿去发现问题,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经过操作、探索,让幼儿的知识经验逐渐丰富。
总之,在日常工作中通过材料不同的投放方式,为幼儿架起探索的桥梁,培养幼儿不断研究和探索的意识,同时也增强了老师的研究意识,使师生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