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比外公讲得好。”
毛毛4岁便跟着外公学围棋,到五六岁时,外公已不是他的对手了。而围棋水平相对高点的爸爸当时又不在身边,舅舅又忙得很,都不能指点他。好在那时他已经能识字了(孩子5岁读的书),家里又有很多的围棋书,外公和舅舅他们都爱看看围棋书,受他们的影响,毛毛也看起围棋书来了。
一天,毛毛又捧着一本围棋书在看,看得兴起,他把棋盘摊在地板上,照着棋谱摆了起来。
吃饭的时间到了,可儿子正摆在兴头上,外婆叫他吃饭也不理———入迷了。外婆多叫几句,他干脆把房门给关上了。外公是棋迷,理解地说:“让他去吧。”谁知毛毛这一摆就是近两个小时,待他走出房门时,已是笑容满面。
“这书比外公讲得好。”毛毛深有体会地说。
“团结起来力量大。”
儿子初学象棋,自然不是爸爸的对手,虽已不再像以前初学围棋时那样逢输必哭,但输多了心里总不是个滋味。与儿子同病相怜的我,看着孩子他爸那个得意劲,便与儿子同仇敌忾了起来。
“你别得意,我和儿子一起上,打败你!”
“你?”孩子他爸一脸的瞧不起。
“就是我,怎么样?毛毛来,我们团结起来力量大,一起打败爸爸。”
“对,我们团结起来力量大,一起打败爸爸。”
开局了。因为有了我的加盟,形势便大大地改观:儿子没发现对方的漏着,常被我发现;而我没发现的危机则常常被儿子察觉。孩子他爸早已收起了脸上的傲慢,紧张地应对了起来。
“将军!”“将军!”一连几个将军,对方已有些招架不住了。最后,我们发现了对方一个关键的弱点,一个将军!“哈,我们胜利啦!”毛毛得意地宣称。
“你们两个脑袋,我可是一个脑袋。”爸爸说。
“团结起来力量大。”毛毛马上回敬一声。
“两个脑袋加起来比一个脑袋大。”爸爸逗毛毛说。
“就是团结起来力量大,就是。”儿子争辩道。
“就是,团结起来力量大,毛毛没说错。”我笑着赞同道。
“可是,”毛毛疑惑地说,“爸爸也没说错呀!”
“是的,两个脑袋加起来比一个脑袋大。可两个脑袋加起来再大,如果不一起想办法,还是不行。所以呀,还是团结起来力量大。”
“就是,还是团结起来力量大。”毛毛得意地说。
尊重孩子的情感
毛毛正玩着他最喜爱的折纸游戏。他一会儿折个小纸帽,一会儿折个小纸船,玩得可开心呢!敲门声传来,毛毛赶紧跑过去开门。
“叔叔好!”毛毛挺有礼貌地向来客打了个招呼。
“是毛毛呀,你舅舅在吗?”来的客人是舅舅的同学。
“在!”毛毛点点头说,“舅舅,你同学来了。”
“哦,是小A。”舅舅应声从房里走了出来。
“毛毛现在下围棋可厉害了,前不久他的名字还上了中央电视台呢!”舅舅最近常向别人这样夸毛毛,今天,他又夸上了。
“哦,还上了中央电视台?”客人挺感兴趣。
“是呀,他参加中央电视台《纹评论道》栏目的有奖征答活动,竟然榜上有名,还收到了中央电视台寄来的奖品。”舅舅介绍道。
“什么奖品?”
“一张学围棋的软盘。”舅舅回答道,“跟他下一盘怎么样?”
“行啊,他常跟你们同学下,你们好几个同学都没下赢他呢!”我也在一旁帮腔,毛毛的棋艺让我感到自豪。
“是吗?他几岁了?”看着点点大的毛毛,客人问道。
“7岁!”我有些得意地说。
“才7岁呀,就这么厉害。我和毛毛下一盘!”
“毛毛,来,和这位叔叔下盘围棋。”我高兴地叫道。
咦,这孩子怎么就不见了?准是在卫生间里把刚折的小纸船放在水里游着玩呢。
“我不!我要玩!”毛毛在卫生间里应道。
他不乐意呢!
“你不是挺爱下围棋的吗?来,别玩了,去跟那位叔叔下一盘。叔叔说你好厉害呢!”我走进卫生间,哄着毛毛。
“哼,你们就晓得让我下!”毛毛嘟哝着。
我要他下?!毛毛的话让我心里一震。下棋是一种益智的娱乐活动,应该是孩子自己要下才开心呀!毛毛以前可是非常爱下棋的,他曾把自己关在房里摆棋谱,一摆就是两个小时,连饭都不吃呢!可现在毛毛下围棋变味了,最近几乎家里凡有客人来,我们就向别人介绍毛毛的棋艺。凡是会下围棋的客人几乎都建议人家和儿子下围棋,而客人们也很有兴趣和儿子下。就这样变成了妈妈要他下,而不是他自己要下,如此一来,孩子下围棋还能有什么乐趣呢?孩子能不反感吗?我这样做本是想促进毛毛的棋艺,但结果却适得其反,孩子反而对下围棋厌倦了。而深究其原因,我不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把孩子当做炫耀的工具吗?我考虑了孩子的感受吗?想到这儿,我搂过孩子说:“好了,不下!不下!是妈妈不好,不该逼着毛毛下围棋。”
“妈妈真好!”毛毛高兴地冲着我笑了。
看着孩子脸上灿烂的笑容,我的心里也充满了阳光。
现在,围棋依然是毛毛的业余爱好,就像毛毛喜爱打篮球和看美国大片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