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认知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引导。
0~3岁:
特征扫描:大都以自我为中心,占有欲强,渴望大人围着他转,关注他。
萌萌是家中的心肝宝贝,家人有什么好东西都会给她先吃,看见她摔跤都会抢着来扶她、安慰她。可自从去年表弟出生后,萌萌感到家人对她的关注少了,不但吃的玩的不再独享,甚至还被教育要让表弟优先。萌萌为此经常莫名其妙地哭闹,发脾气。
支 招:
重视孩子的心灵感觉,多些巧妙的行动安抚。萌萌习惯了家人的关注,所以才觉得自己被忽略、冷落,她的哭闹其实是在提醒大人注意自己的存在。
此时家长不妨用行动来表示对孩子的关注,比如轻轻抱抱她,吻一下她,从而减少她的“不平衡心理”。 此外,得到众人关注是每个孩子的心愿,无论多忙,家长应每天抽出时间和孩子独处,了解孩子的情绪和想法,让孩子感受到关爱。
4~5岁:
特征扫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充满自信,觉得自己样样都行,总是喜欢表现出“我最厉害、你们都比我笨”的得意神情。
乐乐在爷爷奶奶家是唯一的孙子,好吃好玩的都会让他先挑。可当他来到外婆家,受到的关注就不同了,每次都是表妹优先。乐乐不乐意,常常和表妹闹翻天,还整天嚷着要回爷爷家,让妈妈甚为尴尬。
支 招:
和孩子一起分析受“冷落”的原因。孩子不具备对事物进行全面分析的能力,家长应帮助孩子了解环境的改变,使孩子认识自己在新环境中的重要性,化解内心的不平衡。
及时纠正孩子的认知错误。家庭越是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就越以自我为中心,认知错误在所难免。家长必须对哭闹不止的孩子坦白纠错,切勿反复纵容,不要给孩子他是家里的特权阶层的印象。
6~8岁:
特征扫描:孩子已经有了“比较”意识,非常在意大人的看法,能够和父母交流想法并听取意见。
周末,婷婷妈的同事带着儿子到婷婷家玩,妈妈抱起小弟弟又亲又笑,使婷婷倍感孤单冷落。婷婷大声唱歌,没人注意,跳起拿手的新疆舞,还是没人理会。终于,婷婷忍不住,坐在地板上放声大哭,气氛非常尴尬。
支 招:
让孩子参与及融入新环境中。婷婷的哭闹、跳舞是为了吸引注意,如果妈妈让婷婷参与进来,一起和小弟弟玩,效果肯定比把婷婷单独晾在一边好得多。
恰当应用期望效应。妈妈不妨巧妙地让婷婷评价弟弟可不可爱,乖不乖,当婷婷回答后,再认同地说:“我们家婷婷也不错。”让婷婷确定妈妈的关爱。
带孩子参与些聚会或游戏,共同评价其他小朋友的优缺点。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的自我认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还能从小朋友身上学到优点,不断进步。
观点:适度关爱,做好孩子的天平
孩子形成自我认知时家庭环境因素占了主导作用,家长的不同操作在孩子心里会投射不同影响。孩子受宠或失落的感受,其比较和衡量的标准都来自于家长日常态度的点滴积累,就像一座天平,爱是砝码,态度是刻度。因此,帮助孩子正确定位自己,适应不同环境间的角色转换和关注落差,家长责无旁贷。请不要忽略了相处和管教的分寸,孩子只有在不同场合、不同环境中学习自我认知的调适和平衡,用发展、变通的眼光看待角色定位,才能成长为健康积极的小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