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怕生吗?
很多家长都喜欢向亲朋好友献宝,
可心爱的小宝贝却不领情,
总是泪眼汪汪以对,怎么会这样呢?
孩子怕生到底是不是好事?吴佑佑医师表示,其实孩子怕生并不是坏事,反而是孩子自我保护的最佳良方。但是究竟孩子怕生的原因何在?
原因1 陌生人焦虑
教育学者史路夫(Sroufe)在婴儿情绪发展阶段理论中提出陌生人焦虑(stranger anxiety)一词,也就是婴儿对陌生人的一种小心注意。通常3~4岁后就会减少,不过,这也会因人而异,有些成人还是会持续一直存在这种反应。
8个月大后就会认人
根据史路夫的研究指出,婴儿很少在6个月之前对陌生人害怕;有些婴儿甚至会以微笑面对陌生人,并愿意接近对方,只要有人在旁边,他就会发出声音,表现出快乐的感受。
到了8~9个月大时,情况则出现变化。当不认识的人突然接近他、或在他尚未习惯此陌生人之前便碰触他或抱起他时,那么婴儿多半会停几秒钟后即哇哇大哭。
对熟客人较友善
影响婴儿对陌生人反应因素之一,是视主要照顾者对新加入者(陌生人)作何种反应而定。比如让一名陌生人接近一位有10个月大孩子的家长,而家长以肯定或中性的口气和孩子谈到此陌生人,婴儿也会对此陌生人较友善,而且较可能靠近他。
原因2 退避性气质
孩子的先天气质共分为9种,分别是活动性、规律性、趋避性、适应性、反应强度性、反应平缓性、情绪本质性、注意力分散性、坚持性等。趋避性是表示当孩子第一次遇到新的刺激时,他所表现的态度是接受还是退缩。
如果孩子对陌生人的态度是倾向于接受,则表示他的先天气质是属于趋进性;但若是他倾向于退缩或拒绝,则代表他的先天气质是退避性。
互动不良造成焦虑
当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气质是退避性时,身为家长的你可就要多多留意了。通常这种个性的孩子,一开始会让家长觉得十分放心,主要是因为他很文静、乖巧、不惹麻烦。但是长久如此,家长就会容易忽略孩子内心的感受,造成他封闭和内向的性格。当亲子关系长期处于互动不良的情形之下,也会使孩子发生焦虑、畏惧、退缩等心理问题,或者会在未来的人际关系中受到阻碍。
应对方法
1.家长协助矫正 先天气质是可以改变的,只是需要家长的力量来协助,但如果孩子只是到了新环境才出现短暂的怕生心态,是不需要担心的。
2.平常多观察 退避性气质的孩子长时间无法适应新的改变或刺激,所以家长最好平时要多多观察孩子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