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同住一个小区的灵灵妈和奇奇妈经常带着孩子到草坪玩。一次,灵灵看到奇奇的小汽车比自己的好玩,就问他:“我们换着玩好吗?”奇奇不答应,两人吵了起来,灵灵还把奇奇的小汽车摔在地上。奇奇也不甘示弱,一把将灵灵推倒在地……
听到孩子争执哭闹的声音,奇奇妈赶紧走了过来,扯过儿子就是一顿训斥:“你怎么把小妹妹给弄哭了?真不像话!”灵灵妈则叫过灵灵,询问发生了什么事,并让灵灵自己分析刚才的举动是否正确。最后,让灵灵主动找奇奇道歉,两人重归于好。
分析:
争吵,是孩子间很常见的事情。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张,但由于其社会性甚弱,不了解他人和自己有不一样的需要和感觉,不懂得体谅别人和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事情,故而在和同伴相处时,常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别人应该顺应自己的需求。在不能如愿的情况下,就易发生争执吵架的行为。日常生活中,引发孩子争吵的具体原因主要有:
·玩具、用品支配权的争夺。自己明明已经有一大堆玩具,却偏要别人的那个,觉得人家的玩具更好玩;或霸占着某种食物,不肯与同伴分享等。
·同伴身体间有意或无意的触碰,或所搭建的积木被踢倒、破坏等,都可能因此而起争吵。
·大人处理事情不弄清谁对谁错,或者一味强调大的就要让着小的,使较大的孩子对成人不公平的处事态度心生不满,就会将气愤的情绪发泄到同伴身上,引起纷争。
另外,有些孩子特别容易与同伴发生冲突,很可能是存在某些家庭问题,如父母离异、家长要求过于严厉苛刻、在家就是个小霸王等;或因生活习惯不好,容易讨人嫌或被人嘲笑等,都容易导致孩子情绪不稳定、内心缺乏安全感,从而稍不如意就会与人争吵。
面对孩子间的争吵,家长的介入需要理性。在上述案例中,奇奇妈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孩子,这种做法是十分错误的,只会加深孩子对同伴的仇视和对大人处事不公的不满。而灵灵妈能够在第一时间唤开孩子,问清争吵缘由,并让灵灵自己分析判断。这样的做法值得借鉴。另外,家长们还可以参照如下的原则和方式去处理孩子间的争吵:
不急于干涉
发现孩子吵架时,先要保持冷静,持中立态度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及时转移孩子注意力
利用孩子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性,将其中一位迅速带离现场,或者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吸引其注意力,让他远离争吵。
保留孩子的尊严
如果确实需要对孩子进行明确的批评教育,也不要对孩子的个性和人格作出侮辱式的评判,避免给他人心目中留下坏孩子的错误印象,从而嘲讽、排斥他,使孩子生活在自卑当中。
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
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分析对错,了解他对事情的看法,从而帮助他学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