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对于教育者来说,最重要的是经常而细心地观察儿童的兴趣。他说:“成年人只有通过对儿童不断地予以同情的观察,才能够进入儿童的生活里面,才能知道他要做什么,用什么教材才能使他工作得最起劲、最有成效。”受了这些观点的影响,我一直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该顺应他的兴趣,引导他的兴趣,学功课那是没办法,不得不要求他。至于课余的爱好就应该完全按照孩子的兴趣来选择,从不替他安排。一切从兴趣出发,孩子不愿意学的、或者需要付出很大精力、估计他坚持不下来的,就坚决不学。
直到现在我儿子六岁了,一年级也上了一学期了,兴趣班上了无数,完完全全是按照他自己的选择:儿童画、水墨画、英语、口风琴、电子琴、健康知识、心理等等,他说上我们就掏钱,他说不上我们就停止。可是这样一来,他没有一个兴趣班能坚持下来,任何特长也没有学到,家里的乐器、各种用品等等买了不少,他呢,画画还是随心所欲、演奏也还是奏不出一支完整的曲子。现在儿子的同学、我朋友的孩子都有一些特长,可是我的儿子……原先不着急的我,现在也感到了压力。没有任何文体爱好的生活将是很苍白的,有害而无益。
期中考试结束后我曾经去学校找儿子的班主任聊,她提出我应该帮助儿子养成预习功课的习惯,她是这样说的:“孩子经过课前预习,脑子里有了一定的记忆,在老师讲课的时候,他记忆中的兴奋点就容易被激发起来,引起较强的学习兴趣。而且,小孩子好胜心强,如果他知道得比其他孩子多,老师提问他都能回答出来,自然学习的劲头就会更足。”
由此,我想到了孩子的兴趣培养。以前,我一直奉行兴趣在先,特长在后的观点,还常常与朋友争论不休,我的一些朋友受我的影响,也没有着手培养孩子任何的特长。可是现在,我对自己的观点产生了很大的怀疑。因此,这个寒假,我决定对儿子的兴趣培养做出新的尝试。
一放假,我不顾孩子外公的反对,坚持送儿子参加了乒乓球兴趣班,选择这个班我是经过再三斟酌的:一、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坚韧的性格(正好针对儿子的娇气);二、体育运动可以培养团队精神;三、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使人终身受益;四、体育运动可以调节人的不良情绪;五、学习乒乓球可以促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对保护视力也有好处;六、乒乓球是国粹,会打的人多(我老公就打得很好),锻炼起来容易找到对手和场地;七、儿子的动作协调性很差需要培养(体育考试次次都很难通过,他说最讨厌体育课);八、离家很近。以前我也曾试过自己教他,可是根本不行,他连碰都不愿意碰,因为没有体会过其中的乐趣。所以,这次我告诫自己,一定要坚持!
果然,第一天学回来,儿子说什么第二天都不去了,我是连威逼(恐吓)带利诱(买好吃的),才极不情愿地去了第二次。第三次时,他已经知道反抗无效,反倒乖乖地去了。昨天学回来他很兴奋,说:“我们班只有我一个人学乒乓球,我肯定是我们班打得最好的!再学一段时间,我一定能打过爸爸!”——嘿!兴趣就这样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