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很多人都认为,初生婴儿是一块“白板”,家庭和社会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任意在这块白板上涂抹雕琢,塑造成任何一种家长和社会希望得到的模式。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华生甚至宣称:“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以及我可以用以培育他们的特殊的世界,我就可以保证随机选出其中任何一个,不问他们的才能、倾向、本领、父母的职业和种族,而可以把他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比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小偷。”
实际上,华生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任何人都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婴儿本身并不是一块可以任人涂抹的白板,他有自己的能力、气质,这些条件都会限制他以后的发展方向。别说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就是父母对待婴儿的态度和方式,也不是父母一方可以完全决定得了的!
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家长对待婴儿的态度和行为完全是由父母一方的个性、价值观念、教育观念和对孩子的期望决定的,然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却表明,这种观点过于绝对。事实上,许多实验已经表明,婴儿本身的气质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父母对待婴儿的态度和方式。
婴儿的气质类型主要有三种:容易型、困难型和迟缓型。
容易型婴儿生活有规律、情绪愉悦、容易接受新事物、适应新环境、实现新要求,因而护理起来比较容易,父母也就更愿意对他提供更多的关怀和爱抚,对待孩子的态度也更积极。这些都会对亲子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婴儿也会因此而觉得自己被父母关心、重视,因而情绪、行为表现都会更加积极,发展也会更为迅速。
困难型婴儿护理起来比较困难,他们的生活没有规律,情绪比较消极,他们很难对环境和父母感到满意,因此往往使父母感到束手无策,甚至认为自己是不称职的父母,或者对婴儿产生讨厌、仇恨等消极情绪。久而久之,父母就会对孩子失去耐心,他们往往对孩子施加压力、催促孩子;或者向孩子让步,放弃自己的要求;或者干脆埋怨、责怪甚至惩罚孩子......这些都会使孩子变得不耐烦、困惑甚至对父母产生敌意,从而形成一个消极的循环圈,这些孩子护理起来也就更为“困难”。
迟缓型婴儿和困难型婴儿有些相似,他们同样对洗澡、新事物和陌生人反应消极,但是由于他们的这些消极反应不如困难型儿童那样强烈,因而家长对他们也比较有耐心。但是,如果他们在那些家长认为很重要的方面仍然反应迟钝甚至退缩回避时,父母的宽容和耐心就很难再持久了。
他们会认为孩子“无能”、“胆怯”,因而往往会采取强迫手段,但这种强迫往往只能加重孩子的逃避反应,压力越大,逃避越强,于是导致一种消极的循环圈。亲子关系日益紧张,并影响婴儿心理多方面的发展。还有些父母可能替这种迟缓型的儿童担心,因而采用过度保护的方式,不让孩子去适应新环境和新事物,同样也会影响亲子间的正常关系,妨碍婴儿心理的正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