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慢慢长大,任性的花样开始层出不穷。早上起床,给他准备好黑色的袜子,他哭着就是不肯穿;换一双黄色袜子,他继续闹,仍然不肯穿进去;即使强制套到脚上,他还是使劲要脱出来。闹完了,哭累了,脾气也发够,你让他自己挑,结果最后,他还是穿回原来那双黑色袜子。曾经有一段时间,儿子天天这样,对此,我们都苦恼不已。
可幸,在一次无意之中,我发现了孩子的秘密。当时,为了省事,我预先拿好两双袜子,并没有强制给他穿上,而是询问了一句:“儿子,你想先穿黑色的袜子,还是黄色的?”
“黄色。”儿子很干脆地回答,并没有做出往常不合作的举动。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儿子的合作让我大感纳闷,原本准备预留5分钟僵持的时间,不消几秒钟就提前结束了。既然这么顺利,我就顺势多问了一句:“QQ,你准备先穿左脚,还是右脚?”
“右脚。”儿子的回答依然爽快得令我难以置信,那天居然不费一点力气,“兵不血刃”地把“战斗”给解决了。
好的行为经常做,就可以固化为一种好的习惯;好的习惯养成了,就可以造就一种好的性格,但前提是要弄清楚这种好的行为是如何发生的。“给孩子提供一个选择的机会”,就是儿子那天早上能自觉穿袜子的原因,这是我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
孩子一天一天成长,做父母的,平时更多的精力停留在了关注孩子身高是否增高了,体重是否增重了,语言表达能力和个人自理能力是否增强了上面,却往往忽略了孩子思维和性格也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形成。
如今的孩子接触外界的机会很多,在许多事情上都开始有自己朦胧的看法与态度,包括“选择”在内的各种自我意识也渐渐萌发。其实,儿子对黑色与黄色的袜子并没有太强烈的好恶区别,只是希望能通过选择得到大人的尊重和认同;他们潜意识里认为,大人能同意他的选择,就是尊重他,从而产生一种孩子特有的成功感和满足感。所以,对于儿子选择袜子这件事,与其说是我征服了孩子,还不如说是孩子完成了稚嫩的自我实现过程。在儿子面前,作为父母要努力地营造民主的氛围,尊重孩子的选择,是培养孩子民主意识的第一步。从小在受尊重中长大的孩子,长大以后,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有民主意识的人,做起事情来才会不偏听偏信,不独断,才更容易体谅和包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