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教育研究所博导杨启亮教授近日在南京晓庄师范附小就素质教育与教师和家长进行了一番对话,听来颇受启迪。
莫忽略孩子的个性素质杨教授说,素质教育关系到一个人的个性发展,而现在的教育仍停留在“盆景式”的培养。他认为,许多父母从孩子生下来开始,就用自己成人的意志去规划孩子的未来,在孩子说第一句话时就向其灌输成人化的语言,这就好比将植物进行人为造景,生生地用铁丝使其改变原来的生长方向一样,忽略了孩子作为个体的独特气质培养。杨教授尖锐地指出,很多教师习惯了具体的东西,拿教材当目的,完成传统的教育任务,认为学生记住弄懂就完事了。其实不然,这样的学生大脑只是一个知识记忆仓库,考卷则成了提货单,学生提货准确就能得高分。这种教育并未培养学生的能力,就像盖房子一样,并未教会学生怎样找材料、怎样盖房子,仅仅是教会他们这是砖,那是瓦。
真善美是素质基础一位母亲抱怨自己8岁的儿子缺乏爱心,对无家可归的人、对弱者表现出令人担忧的冷漠。对这种现象,杨教授提醒道,对孩子的素质教育莫忽视爱心、爱国和良心等基本道德的培养。杨教授坦言,如今很多父母都热衷培养孩子学钢琴、学艺术,却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审美素养,培养他们通过音乐来鉴别真、善、美。此外,许多城市独生子女缺乏劳动素养。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统计,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孩子比中国的孩子体力劳动时间长3—6倍。由此让人反思,发达国家的父母都明晓“让孩子首先学会生存技巧”这一道理,为何中国的父母要对下一代实行“贵族式培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