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德国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令人最害怕的声音”竟是婴儿的啼哭声。上海现在大部分家庭只生一个孩子,他们舍得让孩子大声啼哭而放手不管吗?事实是,申城不少医院经常接到因过度哭泣而来就诊的婴儿。这其中,除了婴儿本身潜在的原因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年轻父母养育不当造成的。
前不久在上海举行的2007中德心理治疗大会上,中国和德国的心理学家不约而同提出:年轻而没有经验的父母对婴儿的养育失误,容易造成孩子成年后的人际交往障碍,严重的会导致社交恐怖症。
母亲抑郁婴儿对人没兴趣
中德心理治疗大会上,德国心理学教授Thiel-Bonney研究发现,从1999年到2006年,德国宝宝婴儿期的“调节障碍”中,过度哭泣占47.4%,没有得到良好照顾和治疗者,长大后相当一部分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焦虑问题。
Thiel-Bonney教授用录像展示了一位年轻的德国母亲和她儿子的互动场面。整整半个小时,5个月大的男婴只瞟了母亲一眼,而这位年轻母亲或者愣愣地看着东张西望的儿子,或者淡淡地说“你终于不哭了”,或者左顾右盼———她不懂如何与自己可爱的宝宝交流。婴儿天生有注视人脸的愿望和能力,这对母子之间的沟通渠道却中断了。原来,这位母亲有强烈的产后抑郁情绪,对孩子的哭泣十分厌烦,拒绝照顾他,丧失母爱的婴儿渐渐压抑自己的需要,对人也越来越没有兴趣。
专家表示,这样的婴儿如果不及时治疗,长大后必然出现严重的人格问题,甚至可能患上社交恐怖症。
母乳喂养宝宝更有安全感
如今时尚的新妈妈们每天做运动,身材恢复得很好,但运动内容不包括“抱宝宝”,所以宝宝们似乎更喜欢和保姆玩。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张志刚认为:婴儿吸吮母乳,不仅从母亲那里获得生理营养,而且也在心理上获取爱的养料———更有安全感。产妇如果不是因为生理问题无法提供乳汁,就应该尽到母亲的天职。Thiel-Bonney教授也推崇母乳喂养,她表示,如果不得不人工喂养,那在喂奶粉的时候也要把宝宝搂在怀里,轻声细语地安抚,让宝宝体会到父母的爱。
婴儿期没有得到足够关爱,成人以后可能出现的人格问题包括:很难接受他人的亲近,无法信任和接纳他人,很难接受爱和给予爱,害怕和无法形成亲密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