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父母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不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惑,于是我们会去书本上、网络上,或者向有经验的人寻求答案。但是有时候也会发现,这些观点用在孩子身上怎么不太灵?
误区1
宝宝扔玩具,是一种探索活动。
镜头:早上爸爸批评了露露,露露很生气,一直不说话,还不断地拿起自己喜欢的玩具,重重地摔在地上。父母没有进行任何干预。
妈妈的观点:书上说了,宝宝扔玩具,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用管她。
解析:宝宝扔玩具,有时候是一种探索,有时候是一种宣泄
很多宝宝都会在一个阶段里特别喜欢扔东西,拿到手里的玩具或者其他东西,转手就扔了,这其实是宝宝的一种探索过程:拿着玩具,宝宝会感受重量;扔的过程中,会看到一条美丽的弧线;东西落地的时候,又可以听到声音……这个过程对宝宝来说太有趣了,这个玩法也比玩具本身的玩法更有吸引力,而且说不定一颗璀璨的物理明星就要升起呢!宝宝这样扔东西的时候,父母不需要干预,但是可以在宝宝扔完东西之后,引导宝宝捡起来,让他养成良好的秩序习惯。
宝宝扔玩具,其实还有另外的情况:宝宝生气的时候,愤怒的情绪无法表达,连心爱的玩具也重重地扔在地上!这是宝宝发出的信号:我不知道怎么处理我的愤怒情绪,我的全身都很生气,我有很多的身体能量该怎么办?
这时候,父母首先要接纳宝宝的愤怒情绪:宝宝是不是生气了?被爸爸批评了很难受是吗?然后引导宝宝:宝宝生气的时候可以告诉父母,也可以告诉你最喜欢的玩具小熊。或者给宝宝做一个沙袋,让宝宝生气的时候就去捶打沙袋,宝宝就知道该如何发泄自己的身体能量了。
误区2
宝宝在学习语言的时候,不要代替宝宝表达出来。
镜头:妈妈喂乐乐喝水,乐乐很友好地把水给妈妈喝,妈妈拒绝了,又给乐乐喝,乐乐不高兴了,撅起小嘴,妈妈还没明白怎么回事,于是问乐乐:“怎么了?说话!说话!”乐乐生气地把杯子推倒了。
妈妈的观点:宝宝在学习语言的时候,如果总是代替宝宝说话,宝宝可能只会很简单的“嗯,是”,而失去了自己表达的机会,所以我用“说话,说话”来引导宝宝自己表达。
解析:引导宝宝说话的时候,你的身体语言很重要
你是不是在试图理解宝宝?如果只是生硬地让宝宝说话,那么你的引导可能是无效的。
宝宝在1岁以后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时期,怎么去引导宝宝说话呢?很多时候,父母需要蹲下来,看着宝宝的眼睛,让他能感觉到父母在试图理解自己,然后告诉他:宝宝你想做什么,能告诉爸爸妈妈吗?如果宝宝表达不出来,父母可以试着问宝宝:宝宝是不是想喝水?宝宝就可以从父母关切的目光中,温柔的引导中,学会表达“我要喝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