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常见眼疾系列
化学药品性结膜炎
● 原因:如果妈妈本身有淋病并且没有及时接受治疗,医生通常会先给刚出生的宝宝两眼点上硝酸银,以防宝宝出生后可能感染淋病性结膜炎。但这种做法也有不好的一面,就是可能让宝宝的眼睛因为受到硝酸银的刺激,产生因化学药品刺激而引起的结膜炎。
● 症状:化学药品性结膜炎会有结膜浮肿且充血的现象,眼敛可能会有发红、水肿、眼睛周围的皮肤有脱皮的现象,症状与过敏性结膜炎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情形严重的话,眼睛会出现角膜混浊和水肿的现象。宝宝通常在点用药水后不久,或出生后2天内会出现上述的不适症状,如果合并有细菌感染的并发症,则会有更加明显且日趋严重的结膜炎,若没有出现并发症,则宝宝的不适症状会在3~4天内自行痊愈。
● 治疗:化学性药品结膜炎的处理方式是,可先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宝宝的眼睛,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目前预防新生儿感染化学药品性结膜炎的药水,已经用四环霉素取代具有刺激结膜表面等负作用的硝酸银,这种做法大大降低了新生儿因化学药品引起结膜炎的现象。
淋病性结膜炎
● 原因:若妈妈本身就有淋病,并且在孕前及产前都没有接受治疗,宝宝出生时在经过妈妈产道的时候,便极有可能感染到淋病双球菌,或是因为双眼接触到附有淋病双球菌的纱布及棉花,使宝宝感染淋病性结膜炎。淋病双球菌本身的穿透性极强,除了会对宝宝角膜的上皮造成破坏之外,还有可能造成宝宝角膜溃疡。因此妈妈若知道自己有淋病,应尽快治疗,避免让宝宝一出生便感染淋病性结膜炎,假使宝宝不幸感染,也应尽快治疗,避免宝宝角膜受伤甚至失明。
● 症状:淋病性结膜炎属于一种急性化脓性的结膜炎,会出现的症状有眼敛水肿、结膜充血且浮肿、急性化脓性发炎甚至是有含血丝的浆液渗出物等。如不及时处理、治疗,宝宝也可能会面临失明的危险。
● 治疗:一般而言,淋病性双球菌感染会同时合并其他器官发炎,因此除了用生理盐水冲洗宝宝的眼睛之外,还需要给予抗生素治疗,维持1~2周的时间后,再次了解宝宝的身体状况,以控制宝宝的淋病性结膜发炎状况,同时避免情形严重化。
披衣菌结膜炎
● 原因:若父母的生殖器遭到披衣菌感染且并未及时接受治疗,或者没有治愈,则宝宝在出生经过产道的时候,虹膜可能会受到披衣菌的感染,从而形成披衣菌结膜炎。因此父母应该在产前就先行检查生殖器是否感染了披衣菌,若被感染,要尽快接受治疗。披衣菌结膜炎的症状会在宝宝出生后5~14天出现。
● 症状:披衣菌会使宝宝的眼睛出现黄色化脓性分泌物,如未接受完善的治疗可能会导致结膜疤痕、角膜血管翳等并发症。情形严重得时候,甚至可能造成宝宝失明,新生儿则可能出现肺炎或是其他的呼吸道疾病。
● 治疗:建议先取眼睛周围分泌物的样本做细菌培养,以便确认是否属于披衣菌结膜炎(根据结果确认治疗方式)。治疗披衣菌结膜炎会用抗生素、口服红霉素以及局部使用四环霉素眼药膏持续治疗,治疗时间也需长达7~14天。
急性结膜炎
● 原因:引起急性结膜炎的主要原因为病毒(如腺病毒、疱疹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等),或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流行性感冒杆菌等)感染。但也可能因为眼眦赘皮(尤其是亚洲人),婴幼儿的眼皮较为肥厚,容易把睫毛倒推进眼内而反复摩擦、碰触到角膜,这样婴幼儿就会因为不舒服而常常揉眼睛,因此造成急性结膜炎。
● 症状:因病毒或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结膜炎会有眼睛刺痛、发红、异物感及大量的分泌物(病毒性结膜炎的分泌物为水状,细菌性结膜炎则是粘稠的化脓分泌物)。大量的分泌物容易造成上、下睫毛粘到一起,或是分泌物附着在眼球表面而使得视线模糊,也有可能导致结膜下呈现点状或者片状的出血的情形。
● 治疗:一般皆以症状治疗为主,初期的急性结膜炎可使用抗菌剂或药膏涂抹,并进行持续性观察,需不间断维持约2周的疗程。若症状发作且感到不适的时候,可冷敷病眼5分钟左右,每日2~3次,有助于不适症状的减轻。在分泌物不多的时候,即可多加留意并以干净的湿棉签清洁眼睛及睫毛上的分泌物。由于急性结膜炎的的传染力相当强,因此建议对患者应隔离2周以上并保持环境卫生,以免宝宝的症状严重化或者传染给他人。平时帮宝宝养成勤洗手且不揉眼睛的习惯,避免用沾染到细菌的手碰触眼睛或是接触其他物品,导致大规模的传染扩散。
过敏性结膜炎
● 原因:多半是由于季节更替而引起过敏性结膜炎(有时会合并有过敏性鼻炎现象),或是有气喘、异位性皮肤炎、皮肤易过敏等病史,也有可能是因为眼科用药导致的接触性过敏现象。因此若已经得知宝宝会对何种食物或物品过敏,则应主动远离该过敏原,并通过饮食及日常生活习惯来改善宝宝的过敏体质,同时应保持眼睛周围及脸部的清洁,从根源上防止过敏性结膜炎。
● 症状:因过敏引起的结膜炎会让宝宝感到奇痒无比,同时还会出现水水的分泌物,让宝宝不由自主地想揉眼睛,但却可能因为揉眼睛这个动作而导致眼睛结膜充血、流泪、有灼热感,还会因为缺水而感到眼睛干涩。同时宝宝的上敛结膜会有乳突现象。由于眼睛出现分泌物及水分变少的关系,容易使得眼睛干涩,且有异物感,眼睛周围的皮肤也会变得干燥,缺水严重的时候甚至会有皮屑脱落的现象。
● 治疗:即使感到眼睛瘙痒无比,也应尽量避免用手揉眼睛,并随时保持双手干净。宝宝非常喜欢到处爬、到处抓,很容易碰到不洁的物品或接触到细菌。当眼睛瘙痒难耐时,可以冷敷宝宝的双眼,减缓瘙痒的症状。若眼中残留有花粉或灰尘等过敏原,也可以用人工泪液或生理食盐水冲洗眼睛,将过敏原冲洗掉。药物方面可给予口服或眼用的抗组织胺,但需要视宝宝的情况而定。同时建议妈妈们,可以带宝宝去做过敏原的测试,及早找出过敏原,避免过敏性结膜炎的反复发生。
遗传性眼疾
遗传性眼疾可分为体染色体显性遗传(如家族性角膜变性、先天性无虹膜正症、先天性敛裂缩小等)、体染色体隐性遗传(如先天性全色盲、球状水晶体、皮肤性白化症、视网膜胚母细胞瘤等),同时也有专家学者这样给遗传性眼疾分类:
1 单一眼部病变;
2 影响多器官或系统症候群;
3 严重异常:多出或缺少整条染色体。
单一眼部病变还可分为
1 眼皮:如小眼症症候群、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
2 角膜:如角膜混浊、角膜失养症;
3 水晶体:如马凡氏症候群、先天性白内障;
4 视网膜:如红绿色盲、色弱、夜盲症(色素性视网膜病变);
5 视神经:如立柏氏视神经萎缩。
目前部分遗传性眼疾可通过怀孕前的超声波检查或抽血检验发现,但视力低下、生长迟缓与白内障却无法从孕前或孕期的各项检查中早期发现或预防,由于牵涉到遗传基因的问题,通常一些眼疾早就由无可避免的基因因素决定了。
马凡氏症候群
● 病因:马凡氏症候群的患者是因为体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突变使得结缔组织受到影响,导致心血管系统、肌肉、骨骼以及眼部都产生问题。
● 症状:临床症状特征有以下四项:
1 手指、脚趾特别长;
2 胸形轮廓异常;
3 慢慢会有深度近视,同时合并有高度近视、散光;
4 易有心脏方面的疾病。
由于罹患马凡氏症候群的患者,身材都属于瘦长型且关节时常过度伸展,因此易有脊椎组侧弯的情况,同时合并心脏二尖瓣托垂,若家长不注意,或只认为是宝宝发育得较好较快,而忽略宝宝也许患有马凡氏症候群,可能会等到心脏主动脉破裂才发现宝宝有此疾病,此时追悔也来不及了,因此平时一旦发现宝宝得发展有异常,就要提高警惕。
● 治疗:多数的马凡氏症候群患者会在30~40岁之间出现心脏方面的疾病,也有症状严重的患者在出生后不久便宣告死亡,其对患者的影响严重程度需视基因突变点而定。但若能及早发现及治疗,并减少剧烈运动及控制情绪上得起伏,生活作息规律,放松心情,便可有效降低因心脏负荷过大而引起的并发症。
白色瞳孔
● 病因:白色瞳孔,顾名思义就是黑眼球中间出现有于猫眼球般的白色瞳孔。可能造成白色瞳孔的原因很多,包括早产儿视网膜症、先天性白内障、脉络膜发育不全、视网膜母细胞瘤、玻璃体出血、渗出性视网膜病变等,其中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一种最常见的出生在婴幼儿眼底的恶性肿瘤,也是所有可能病因中最严重的一种,属于非常严重的眼睛病变。若妈妈们发现自己的宝宝瞳孔呈白色,一定要立即带宝宝到医院查找病因,尽早让宝宝接受治疗。因为如果情况严重的甚至可能危及到宝宝的生命,家长们可不能大意。
● 症状:白色瞳孔多半在婴幼儿时期便能被发现,在与宝宝相处的时候,妈妈们可以仔细观察宝宝瞳孔的颜色,或是有无斜视、眼球震颤的现象,有时也可能会合并有续发性的青光眼及虹膜新生血管。由于白色瞳孔对宝宝视力及眼睛功能的影响非常大,一定要及早治疗,才能有效保护宝宝的视力和生命安全。
● 治疗:由于造成白色瞳孔的原因有很多种,必须先判定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做出适当的处置。视网膜母细胞瘤有40%的遗传可能,而且若没及时治疗后果可能很严重,肿瘤可能会转移到全身。
平时家长要多留意宝宝瞳孔的颜色,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宝宝的异常现象,争取治疗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