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问药
首页 | 搜索 | 女性 | 男性 | 医院 | 问药 | 疾病 | 药店 | 保健 | 养生 | 长寿 | 中医 | 中药 | 心理 | 自救
快讯 | 美容 | 瘦身 | 丰胸 | 防晒 | 家居 | 饮食 | 性爱 | 怀孕 | 宝宝 | 运动 | 健身 | 健美 | 偏方 | 秘方
健康快讯·家庭生活·保健养生·两性空间·中医中药·女性天地·心灵鸡汤·男人世界·育儿宝典·家居饮食·健康问答
  您的位置: 求医问药 > 育儿宝典 > 健康宝贝 > 正文
让讨厌的尿布疹走开

本文章关键词尿布疹
请输入关键词
WWW.JK58.COM    2008-8-30 12:09:10

  尿布疹是宝贝最常见的皮肤问题之一,很多宝贝都被令人生厌的尿布疹骚扰过。患上尿布疹的宝贝会很难受,应该怎么办?

  病例:小莹莹前些天拉肚子,每天要排好多次水样大便。妈咪紧着给她换尿布,洗小屁屁,可她还是患上了尿布疹。小屁屁又痒、又痛、又红,很不舒服,让小莹莹整天哭闹个没完没了,食寝不安,体重都轻了不少,真让妈咪心里着急。怎样才能让讨厌的尿布疹走开?

  关键词解读:尿布疹

  尿布疹是发生在裹尿布部位的一种皮肤炎性病变,也称为婴儿红臀,表现为臀部与尿布接触区域的皮肤发红、发肿,甚至出现溃烂、溃疡及感染,稍有轻微的外力或摩擦便会引起损伤。

  尿布疹大多发生在周岁以内的婴儿,通常在7-9个月时最厉害。因为婴儿在这一时期开始进食的食物种类逐渐增多,排出的尿便对臀部皮肤的刺激性增大,尤其是在腹泻或排出的便在尿布中过夜、婴儿或哺乳期母亲使用抗生素时。

  宝贝易发尿布疹的3个原由

  皮肤太薄不耐磨

  研究显示,宝贝的皮肤厚度只相当于成人皮肤的1/10,受到摩擦时很容易破损。加之免疫系统的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抵抗力较弱,受到刺激很容易过敏。

  皮肤汗腺未发育完善

  宝贝皮肤上的汗腺排汗孔仅有大人的1/2大,甚至更小。皮肤的面积虽然比成人小得多,但排汗量却和成人几乎一样。因此,在环境温度增高时皮肤的温度很难控制,如果未能适当透出湿气和热气,很容易产生尿布疹。

  每天排尿排便次数多

  宝贝的新陈代谢非常活跃,尤其是水代谢,而膀胱却很小,每天都要排好多次尿和便。护理上稍不及时就会使臀部总处于潮湿和尿便污染的状态,由此诱发尿布疹。

  尿布疹的2个不良结果

  轻度尿布疹时仅皮肤有些发红,只要注意清洁臀部,保持臀部干燥,3-4天后就会使皮肤发红的现象消失。但尿布疹在严重时会很疼痛、瘙痒,导致宝贝经常哭闹,不愿意进食,睡眠不安稳,由此影响生长发育速度。

  严重的尿布疹会造成臀部皮肤糜烂、丘疹、脱皮,甚至进一步发展为较大的表皮溃疡、溃烂。由于宝贝的抵抗力还不够强,皮肤的任何损伤都可成为感染源,重者会引发败血症。

  让尿布疹走开的3个对策

  勤清洗宝贝的臀部

  每次排尿排便后都要用温水清洗宝贝的臀部,擦上薄薄的润臀油;或用湿棉球蘸取具有清洁作用的润肤露从前向后擦拭干净。但不可过度清洗和擦拭,以免损伤皮肤。也最好不要扑粉,扑粉结成块反而刺激宝贝的皮肤。

  及时换纸尿裤或布尿布

  每次为宝贝清洗臀部后,要及时换上干净的纸尿裤或布尿布,这是减少尿布疹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要注意为宝贝购买质量可靠的布尿片或纸尿裤,如果质量不能保证,即使换得勤也还会有可能诱发尿布疹。

  臀红时注意恰当处理

  如果宝贝臀部发红,已经患上尿布疹,一定要勤换尿布,并在每次换尿布时用清水清洗尿布垫过的皮肤。然后,轻轻吸干臀部皮肤上的水分,不要擦干,让该部位充分风干。可在皮疹部位涂上一层防护膏或霜(含有矿脂或氧化锌),形成皮肤的一道屏障,缓解皮肤的过分潮湿,下次换尿布时无需除去这层膏或霜。要记住,动作要轻柔,用力会加重皮肤的损害。

  1、如果宝贝皮肤上有水疱或有脓,48-72小时内不消失或更严重,就应去看儿科医生。

  2、只要在儿科医生认为有必要时才使用类固醇霜剂,不可自行随意使用,以免产生肾上腺抑制。

  3、尿布疹并发白色念珠菌感染后,与先前的尿布疹很难区分。因此,尿布疹经久不愈时最好及早带宝贝去看医生,不要自行用药,这样容易加重感染,使病情变得复杂化。

  使用纸尿裤和布尿布TIPS

  纸尿裤

  1、每次换纸尿裤先将纸尿裤摊开,放在宝贝臀下,背部要放得比腹部稍高些将宝贝两腿中间的纸尿裤往上拉到肚脐下,把两边的胶粘对准腰的位置,分别撕开贴牢,这样可以防止尿液从背部漏出。

  2、刚出生的宝贝肚子上有还未脱落的脐带,为了避免碰触对宝贝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使用时可将纸尿裤往内摺或往外翻,或专门使用肚脐凹形设计的纸尿裤,以免脐带根部与纸尿裤摩擦,使皮肤磨破、发炎、出血。

  3、宝贝穿纸尿裤时,如果以前面胶粘上的记号和刻度为准,先进行左右两边的固定,再调节腰部和腿部的褶边,就可避免褶边卡住宝贝柔嫩的皮肤,磨伤皮肤。

  4、纸尿裤每次用脏后,先尽量将上面的大便冲入马桶里,然后把脏了的部分往内侧摺,尽可能摺成小块,再用胶带粘住扔到分类垃圾桶里,这样有利于环境保护。

  5、如果在纸尿裤上垫上一层棉尿布或无纺布,就可在宝贝排便后即取掉,这样可延长纸尿裤的使用。

  6、纸尿裤在家中最好的放置地方,是婴儿床下面以及衣橱上面,这样用起来会很方便。

  7、纸尿裤的尺码有时不一定完全一样,可能会随不同厂家的品牌而有差异。妈咪不妨参考包装外所标示的号码,或先和朋友交换使用,觉得合适了再去多选一些。

  8、宝贝尿很多时,就算刚刚换了纸尿裤,尿液也有可能从两侧渗漏出来。这时,最好使用防漏设计的纸尿裤,可有效地防止渗漏。

  9、有尿湿显示的纸尿裤加入了一遇尿液便会变色的化学物质,但对宝贝皮肤无刺激。这种纸尿裤只要宝贝一尿湿便能及时发现,及时更换,避免宝贝的臀部潮湿。

  10、给宝贝使用了纸尿裤,也不能不重视臀部的护理。每个纸尿裤都不可使用得时间太长,宝贝的皮肤需要通风换气,否则仍有可能得尿布疹。

  11、妈咪不能对宝贝随时进行“实时监控”,确知宝贝何时会有“情况”,尤其是很小的婴儿。不过,只须关注这样几种情况便可随时监控纸尿裤是湿了还是脏了,如每次喂奶前后、每次大便之后、每次睡觉之前或当宝贝醒来时、带宝贝外出时。

  布尿布

  1、用洗干净的旧棉布、旧床单或旧衣裤制作布尿片柔软、吸水性强、透气,便于洗涤和晾晒,又不会刺激宝贝的皮肤,还完全可以居家自制。

  2、布尿片以无色为好,避免染料刺激宝贝臀部的皮肤,而且也不便于观察尿便的颜色,一般来讲,布尿布的颜色以白色或浅黄色为好。

  3、没必要把尿片做得太大,剪成36x36厘米的正方形,或36x12厘米的长方形就可以了,否则使用起来不方便。

  4、把吸水性强、透气性好的无纺布,做成一次性尿片使用效果也很好。

  5、做好的布尿片,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先用开水烫一下,然后在日光下晾晒,这样可避免宝贝的皮肤发生过敏。

  6、如果把脏尿片泡在清水中,选用温和的婴儿皂洗去尿痕,再用清水反复冲洗,自然风干透再次使用,会避免发生尿布疹。

  7、布尿布清洗后不要用炉火烘烤,这样容易反潮。

  8、布尿片上有大便时先用清水冲刷到马桶里,再擦上中性洗涤剂,泡上半小时后用开水烫,待水凉后稍加搓洗尿片上的黄迹就很容易清洗掉了。

  域外传真

  以往,一直认为尿便中的氨是引发婴儿发生尿布疹的元凶。近几年国外研究揭示,引发婴儿发生尿布疹并不是尿和便中的氨。研究专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把尿氨或氨放在皮肤24-48小时后,皮肤并没有出现明显损伤。由此表明,过去的一些研究是错误的。

  现今的研究认为,尿布疹发生关键是婴儿排尿后照料者没能及时处理,而使婴儿的臀部变得过于潮湿所致。在这种情况下,臀部皮肤上的一层天然酸性保护膜就会被破坏,皮肤表面的角质层很容易被尿便中的刺激物磨损、渗透,最终导致皮肤受损、发炎,引发尿布疹。

  专家指出,要注意尽量减少婴儿臀部的潮湿,使用具有超强的吸水力纸尿裤。这种纸尿裤通常含有高分子吸收体,具有超强集中吸收能力。当婴儿尿湿后可形成的凝胶能承受相当于自重80倍的液体,把尿液锁在中间不回渗,使婴儿的臀部尽量保持干爽。

晓红
来源:求医问药
评论】【投稿】【打印】 【关闭


 
热门文章 >>>
·怀孕初期有什么症状表现?
·水下分娩全过程[图]
·孕妇腿肿脚肿的原因与对策
·怎样“诊断”自己是否怀孕?
·手机微波炉电脑对孕妇有害吗
·准妈妈感冒了怎么办?
·哪种避孕方式更适合你? 图
·怀孕,让你早知道!
·你会用早孕试纸吗? 图
·什么是妊娠以及主要表现?
搜索导航 >>>
求医问药搜索:
. 相关文章
   夏季别让宝宝焗出尿布疹 2008-10-17 14:32:37
   治疗宝宝尿布疹的土办法 2008-10-17 14:22:27
   治疗宝宝尿布疹的土办法 2008-10-16 17:01:11
   让令人厌的尿布疹远离宝宝 2008-9-20 9:29:05
   让宝宝小屁屁告别尿布疹 2008-9-19 16:40:53
   防小儿尿布疹的应对策略 2008-9-18 12:21:41
   尿布疹的原因和居家护理 2008-8-29 15:17:09
   防婴儿尿布疹专家来支招 图 2008-8-28 16:16:16
   请关注天热别焗出尿布疹 2008-8-13 17:11:27
. 精彩图文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尽快去 名医名院 就医治疗。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招商引资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05-2009 求医问药 jk5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