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疝的治疗与护理
病症:不少宝宝在哭闹时,脐部就明显突出,这是由于宝宝的腹壁肌肉还没有很好地发育,脐环没有完全闭锁,如增加腹压,肠管就会从脐环突出,而形成脐疝。
处理方法:过去曾有人用铜板或硬布贴在肚脐上,然后加压包扎或用宽胶布粘贴,这样做是很不科学的。宝宝的皮肤很娇嫩,长期摩擦易溃烂感染,胶布易使皮肤过敏,另外包扎过紧还影响宝宝的正常呼吸。如果宝宝患有脐疝,应注意尽量减少他腹压增加的机会,如不要让宝宝无休止地大哭大闹;有慢性咳嗽的要及时治疗;调整好宝宝的饮食,不要发生腹胀或便秘。随着宝宝的长大,腹壁肌肉的发育坚固,脐环闭锁,脐疝多于1岁以内便完全自愈,无需手术治疗。但如果脐疝愈来愈大,脐环直径超过2厘米,甚至发生肠管嵌顿,应及时到小儿外科就诊。
“气蛋”的治疗与护理
病症:“气蛋”即腹股沟斜疝,由于新生儿的腹股沟管尚未发育完善而致。它与体位、腹压很有关系,当宝宝哭闹腹压增加或直立时,部分肠管通过此孔隙进入阴囊,这时,会发现男婴的阴囊会明显增大,柔软呈囊性感,用手指轻压肿物可以使它还纳腹腔,还可以听到气过水声。当安静或平卧时,肿物会缩小,甚至消失。由于右侧腹股沟管闭锁较左侧为迟,右侧腹股沟斜疝多见。
处理方法:平时防治气蛋,我们可以尽量减少宝宝过度增加腹压的机会,如使劲哭闹、咳嗽,发生便秘等。“气蛋”有的是可以自行恢复的,因为随着宝宝的腹壁肌肉渐渐地发育坚固,有的宝宝的腹股沟管到出生后6个月才闭锁,所以“气蛋”在6个月以内还是有可能自愈的。如果在6个月以后,“气蛋”仍然存在,或是有增大的趋势,应去小儿外科就诊,以便决定手术的最佳时机。尤其是出现肠管嵌顿时,应马上手术以防肠坏死。
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与护理
病症: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在整个婴幼儿期是常见病,因为宝宝咽鼓管本身又直又短,管径较粗,位置也较低,所以一旦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时,细菌易由咽部进入中耳腔内,造成化脓性中耳炎。也有的宝宝可能会因为分娩时的羊水、阴道分泌物、哺喂的乳汁、洗澡时脏水浸入中耳,引起炎症。一旦发生中耳炎,宝宝会很痛苦,会出现哭闹不安、拒绝哺喂的现象,有的还会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呕吐、腹泻等,直到鼓膜穿孔时,脓从耳内流出来后父母才发现。
处理方法:本病主要在于预防,喂奶时应将宝宝的头竖直,不要让乳汁流入耳中。洗澡时要用手指将耳廓压盖耳道,勿将洗澡水流入耳中。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如果宝宝鼻塞不通,应先滴药使其畅通,再哺乳。本病的预后,即听力的恢复与该病诊治的早晚有很大关系,发现越早,治疗越早,对听力的影响也就越小,而且一次治疗要彻底,以防日后复发。治疗应尽早使用抗生素,首选青霉素,如过敏可用红霉素。注意外耳道的清洗,可用3%双氧水洗、1%新霉素滴耳等。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病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是一种新生儿内分泌障碍中的常见疾病。该病的发病原因为:甲状腺体发育不全,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妈妈患甲状腺机能亢进,孕期用抗甲状腺素制剂或用放射碘治疗者等等,都可抑制胎儿甲状腺素产生,也可致甲状腺功能低下。因为胎儿的生长不完全依赖甲状腺素,所以大多数宝宝出生时可为正常新生儿。出生后由于甲低,常会有这样的体征表现:即体温低、不爱动、嗜睡、食欲不好、哭声小或嘶哑、皮肤干而粗糙、发凉、少汗、前囟门大、心率慢,出现便秘、脐疝、生理性黄疸时间延长等。
处理方法:该病发生比较隐性,它直接影响宝宝脑组织及骨骼发育,导致智力低下及身材矮小,即呆小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使宝宝生长发育正常。因此,目前国内许多医院已开展了此病的筛查工作,在出生后72小时取足跟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TSH浓度,如高于20微单位/毫升即确诊。筛查有问题的婴儿家长会接到保健网的通知,并接受治疗指导。治疗采用甲状腺素作为替代疗法,可予甲状腺素片剂,应用方法多为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至维持正常发育的剂量。治疗必须在有经验的儿科医生专人指导下进行,以免发生意外。一般在出生后1个月内确诊并接受治疗者,约80%的宝宝智商在90分以上;3个月以内确诊并接受治疗者,智商达90分的则不到半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