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的童真时代长一点、不要让他们过早承担社会责任。”在昨天开幕的2003 上海“为了孩子”国际论坛上,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作主题发言时表示,儿童过早进入成人世界并非益事,他们应该更多的关注自身的发展,而不是参与成人应该管理的事情。
小学生监督社会上的汉字使用、中学生关注社区的噪音问题,在论坛组委会提供的一本刊物上,不少青少年的心声抒发的都是对参与社会事务的兴趣。
面对这样的现象,并非所有的专家都一致叫好,叶澜教授就表示了自己的担心:“不是说儿童不应该参与社会,只是他们更应该关注他们自己的活动,既然是心声,为什么不多写写他们成长的烦恼呢?为什么没有他们童年的感受、没有他们的苦恼和欢乐呢?”
谈及现代儿童为何过早进入成人世界,叶澜教授表示独生子女时代,儿童成长缺乏同龄伙伴是最重要的原因,“他们生活中面对的都是老师、父母这样的成年人,交往层面是一个狭窄的垂直面,这样很容易产生对成年人的模仿。”
与会有关专家表示,过早进入成人世界并非表明他们心智已经成熟,相反他们的成长限于模仿,缺乏对自我的认识,等真正到了成人年龄反而不会独立思考和应对生活,儿童时期的“小大人”和青年时期的“幼稚病”之间并非没有联系。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0到18岁年龄段都可以称作儿童,可现在儿童的童年都被挤压了。”叶澜教授表示,儿童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成长问题,儿童应该在与同龄人和家长老师的交流中面对这些问题,在成长中享受童年的快乐,社会不应该将他们速成地拉到成人世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