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问药
首页 | 搜索 | 女性 | 男性 | 医院 | 问药 | 疾病 | 药店 | 保健 | 养生 | 长寿 | 中医 | 中药 | 心理 | 自救
快讯 | 美容 | 瘦身 | 丰胸 | 防晒 | 家居 | 饮食 | 性爱 | 怀孕 | 宝宝 | 运动 | 健身 | 健美 | 偏方 | 秘方
健康快讯·家庭生活·保健养生·两性空间·中医中药·女性天地·心灵鸡汤·男人世界·育儿宝典·家居饮食·健康问答
  您的位置: 求医问药 > 育儿宝典 > 健康宝贝 > 正文
如何面对性自慰的孩子(图)

本文章关键词性自慰
请输入关键词
WWW.JK58.COM    2008-11-13 17:06:27

  “太棒了,真让人高兴,要再接再厉!”保育员对正坐在便器上的女孩轻声鼓励着。在东京千代田区一家托儿所,保育员们十分重视训练婴幼儿正确使用便器、厕所和自己换尿布、清洁肛门。

  这家托儿所的小沼光枝对婴幼儿的性教育十分关注,她参加了性教育研究会,并开始了这方面的学习。通过学习,她有了很大的长进。

  以前,在指责摆弄性器的男孩时,她总是说:“小鸡鸡是个肮脏的地方,不能用手摆弄。”现在改为“小鸡鸡是个重要的地方,不能用脏手去触弄。”她召集孩子的母亲,并指导她们说:“性教育的第一步是注意对身体的清洁,内衣裤不干净是不行的,因为不洁的内衣裤会诱发孩子性自慰。”

  ●婴幼儿也有性自慰现象

如何面对性自慰的孩子 图

  东京一家托儿所的保育员美子4年前经常巡查午睡的零岁儿,她发现有一个小女孩睡觉时脸朝下,身体微微耸动着,一看便知是自慰行为。从那以后,她开始注意这类现象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0岁至2岁的婴幼儿中,平均有20%的婴幼儿有这种行为,有的甚至把性器按在尿布、坐垫上通过搓弄以自慰。

  这家托儿所把出生后六个月至一岁零八个月的婴儿均称为零岁儿。以下是几个实例:

  例1:一位一岁半的女婴,长得很胖,不喜欢运动,智力发达,但平时睡觉不踏实,夏天出汗很多。她出生于一个工薪家庭,双亲对她异常珍爱。保育员试着对她的行为加以矫正,她离开襁褓后,自慰行为就停止了。

  例2:同样是位一岁半的女婴,一直在尿布上自慰。她发育早,身体健康,智力发育良好。母亲是短期大学毕业生,父亲初中毕业,都在一家饮食店工作。虽是独生女,但父母较少给予肌肤之爱。

  ●矫正:从仰卧开始

  婴幼儿摆弄性器是很常见的现象,即使放手不管,也能自然而然地矫正过来。但也有个别孩子到了四五岁仍存在这种行为。

  养成自慰习惯的婴幼儿中70%是女孩,多数是因为白天睡眠时间太多,俯卧而使身体耸动是她们共同特征。保育员一旦发现孩子有这种行为,就应让他们仰卧,而且双手上伸呈欢呼状。这样的孩子即使中午不睡觉,也让他们双手上伸,并把孩子抱起来,教他们做握手的动作。

  养成自慰习惯的婴幼儿的共同特征是:智力、体格发育良好,但运动量较少,或是运动能力较差,往往是大人眼里没有主见、性情温和、早熟的孩子。尤其是父母亲工作较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心理需求,容易发生这类现象。托儿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让孩子仰卧,增加运动量,特别注意保持婴幼儿内衣裤和尿布的清洁。

 

Fire
来源:求医问药
评论】【投稿】【打印】 【关闭


 
热门文章 >>>
·怀孕初期有什么症状表现?
·水下分娩全过程[图]
·孕妇腿肿脚肿的原因与对策
·怎样“诊断”自己是否怀孕?
·手机微波炉电脑对孕妇有害吗
·准妈妈感冒了怎么办?
·哪种避孕方式更适合你? 图
·怀孕,让你早知道!
·你会用早孕试纸吗? 图
·什么是妊娠以及主要表现?
搜索导航 >>>
求医问药搜索:
. 相关文章
   手把手教你女性自慰方法 图 2008-11-14 10:29:19
   性独舞:女性自慰8个误区 2008-11-14 10:25:08
   超爽!女性自慰方法大全 2008-11-14 10:21:44
   新奇的男性自慰方法 2008-11-12 17:41:39
   如何面对性自慰的婴幼儿 2008-10-21 16:47:33
   认识女性性自慰 图 2008-10-18 11:16:17
   女性自慰是天生的本能 图 2008-10-15 10:41:50
   女性自慰的姿态和技巧 图 2008-9-27 11:41:40
   七剑上下助男性自慰 2008-9-27 11:07:15
   女性自慰的姿态和技巧 2008-9-17 14:13:29
. 精彩图文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尽快去 名医名院 就医治疗。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招商引资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网站地图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05-2009 求医问药 jk5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若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