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五:宝宝学爬中的“自然开发”和“人工开发”
自然开发是以孩子自然发育的时速为基础,比如,到了爬行期,但孩子的四肢发育还没有完全做好爬行准备,这个时候,父母就应有意识地给孩子做促进四肢发育的运动操,推动孩子进入爬行期,或在孩子开始爬行,但动作迟缓时,在孩子前边引逗孩子加速,这些都是以自然为基础的开发,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而人工开发往往不顾孩子的自然发育程度,人为地过度实施开发,其结果适得其反。曾有位年轻的母亲,听说爬行对婴儿的视神经和大脑发育有好处,孩子刚刚三个月,她就每天拉着孩子爬行,结果等孩子会爬行以后,才发现孩子的两只脚因过早地接受爬行训练变形了。
这位母亲所犯的错误是太心急了,没等孩子的四肢发育到足以支撑起头脑和身体的时候,就凭着自己的主观愿望,以拔苗助长的方式拉孩子爬行,结果给孩子带来了伤害。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内在发育的时刻表,家长要尊重这个时刻表。母亲可以引导孩子爬行,孩子的爬行速度会加快,空间也会变大。千万不能强拉孩子爬行,避免人工开发。
国外婴儿爬行研究面面观
1、雷蒙达德人类研究所研究发现,原始民族中,允许婴儿自由地在地上爬行的民族,比严格限制婴儿爬行的民族的文化或技术水平要高。婴儿爬行动作有助于训练婴儿眼睛、手部及脑部协调的发展,对日后其他活动,如写字、玩玩具均有帮助。
2、心理学家W•温格的研究指出,在印第安落后民族中也出现这种情况,允许婴儿在地上自由爬行的民族智力商数比较高。
3、有试验研究证明了爬行对孩子深度的知觉和客体永久性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1)爬行与深度知觉发展的关系
深度知觉在个体出生6个月后迅速发展起来,人们一般认为这是神经系统的成熟所决定的。有研究者认为深度知觉的发展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而可能是以成熟与爬行经验的共同作用为发展前提的。研究者利用吉布森设计的“视觉悬崖”装置,采用两种研究程序,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在第一项研究中,研究者把据有不同爬行经验的婴儿逐个放在中央板上,鼓励他们爬过“深滩”,结果发现爬行时间在6周以内的婴儿并未表现出人们预期的回避反应,而婴儿对“深滩”的回避反应常常在会爬6-8周后出现。随后,研究者选取不会爬行和会爬行的相同月龄婴儿(7.3个月),将其面朝下,平举到一定高度后分别在“深滩”、“浅滩”上方缓慢下降,并比较其心率变化。不会爬行的婴儿在其下放到石崖两侧过程中的心率变化均不明显,而会爬的婴儿在下放到“深滩”的过程中心率加快,在下放到“浅滩”的过程中心率没有显著变化。为进一步证实爬行经验与婴儿深度知觉发展的关系,又选取6、7、8个月会爬的婴儿,分别鼓励他们爬过“深滩”和“浅滩”。结果表明,婴儿爬过“深滩”的可能性与开始爬过“深滩”前的忧郁时间都与爬行经验显著相关,而与婴儿开始爬行的年龄无关。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婴儿深度知觉的发展不完全决定于其生理是否成熟,而与其爬行存在相关。会爬、而且有较丰富爬行经验的婴儿表现出较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