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国内上班的“海龟”女友说,某天她正考虑拎那个最配她套装的Dior包包去上班会不会太张扬时,一眼瞥见前台美女的凳子上正放着Dior最新的Dior Gaucho,价格怎么也不会少于四个零——还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估计这款式在海外也才刚刚上架,说明这位美女是个有心人。
接下来的一连串“发现”告诉她,有心人比比皆是,Swaroski又大又闪的水晶戒指,露出一小角便能辨认出的CK内衣,最新的Nokia倾心系列,中午欢迎午餐上还有女下属向她展示毒素美容后皮光柔滑的真实效果。不久后,她又发现公司里看起来文文静静的女孩在处理感情问题时可比她身边一把年纪的“熟女”姐妹们干脆多了,当断则断,决不手软,而且愧疚的永远只是对方,整个一“强势甜心”形象。
我骂她看法极端,同时自己也在思考,为什么奢侈品一进入中国就引起标签式的购买潮?这恐怕连经营百年的奢侈大鳄们也还没想明白。为什么当我们终于可以靠自己能力和头脑吃饭时总给人咄咄逼人的感觉?尽管这不是我们的初衷。为什么别人总能一眼看穿我们彻底开放之下曾经一穷二白的家底?可能我们告别物质短缺的时代但仍需要心理上的安全感。
我想,每个女人都可能是“两面派”,一个你操心朝九晚五的琐碎生活,每个月的账单、工作绩效、晋级升迁,推着你走向回不了头的现实深渊;另一个你希望自己美艳动人,身材符合最挑剔的眼光,工作体面而风光,后面还跟了一堆赶着博你一笑的仰慕者。两个“你”是“对立统一”的整体。
我很欣赏职场女人们的敬业精神和独立心态,以及在生活中对感情对时尚产品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果敢。但是,我们可不可以不要把开放单纯地理解为压抑后的放纵?可不可以先放慢脚步看看身边的风景,而不是时刻紧张着名牌、男友或者是坐在对面桌子边那个多金女郎带来的无谓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