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港电影看信仰的变迁
文/商陆
盛唐时期,女子们的装束轻盈伶俐,美艳无双,而晚唐时人们却偏爱妖冶诡异的风格,有阵子甚至流行将唇涂黑的妆容。不是人变了,而是心在变。
艺术,源于生活,却又成为生活的印记,反映着时代的特征。从大家熟悉的香港电影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就能窥见社会信仰的变迁之路。
每个时期,香港电影都有其代表作。《英雄本色》作为香港电影80年代的代表作,想来无可厚非。一部影响了几代人,甚至影响了电影史的作品,将中国传统武侠精神与现代兵器结合得天衣无缝,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黑与白,没有小儿女的风花雪月,有的只是热血豪情男儿情怀,是蓬勃的青春和冲劲,这些恰恰是那个时代的香港社会的象征。
80年代,香港刚刚完成社会转型期,步入黄金时代。那时的香港人信仰坚定,冲劲十足,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够开天辟地,不畏艰难险阻,就像电影中的热血男儿一样。
而这种拼搏也为社会迎来了稳定和富足。从1991年公映的影片《纵横四海》中就看得出来。快乐,自由,潇洒,是整部影片的基调,即使枪战也变得如游戏般生动有趣,没有真正的生离死别,有的只是快意人生,随心所欲。人们得到了财富,友谊,爱情,还有自由,连坏人都不必被置之死地。可见,那时的香港社会氛围轻松快乐,人们也信奉自由、善良,信仰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
90年代在继续,这种纯粹的自由快乐却慢慢从香港电影中消失了踪迹。王家卫风格的崛起,不得不说是香港人心态变化后的一种选择。《阿飞正传》、《重庆森林》、《春光乍泄》,主人公们越来越游戏人生,观众跟着他们一起迷惘困惑,压抑忧郁,找不到未来的方向。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使香港经济严重受挫,人们的信仰也随之受到挑战,对未来的渺茫无助,不知何去何从的感觉开始在社会上涌动。
步入千禧年,人们盼望着改变与突破,那些郁结于胸的闷气就像沸腾的岩浆等待喷发。于是,《无间道》出现了。以及随之而来的《刺虎》、《伤城》、《门徒》等影片,无一不在展示挣扎、叛变、阴谋、爆发,这里的暴力已不是《英雄本色》和《纵横四海》中的暴力美学,而是对人性的一种赤裸裸的挑战。信仰沦丧,空虚比毒品更加可怕,人们沉沦在无间地狱里饱受煎熬。从这些电影中,我们不难看出导演力求唤起人们的关注,关注信仰,关注人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又何尝不是社会信仰渐衰的表现呢?
一段电影史,一程信仰路。自由快乐也好,压抑忧郁也罢,都是生命的感受。黑夜之后终有光明,压抑过去就会豁然开朗,这也算是一种信仰吧。让我们等待香港电影的另一个黄金时代,等待人类社会更美好的明天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