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作用在任何年龄人群中都会存在,譬如,大家都说某种东西好,在大家的暗示下,自己觉得好,这就是俗话说的“精神作用”。所以在某种特殊的场合,在成人中也可以发生。
“心理暗示”的一个重要机制就是循环反应。就是说,别人的情绪和行为会引起自己产生同样的情绪和行为;反之,自己的情绪、行为也会增加别人情绪、行为反应的强度。
据有关记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兵营中处于恐慌、紧张的心理状态下,曾诱发了“癔病集体发作”事件。据报导,在一些大型建筑工地,集体民工中也曾发生过类似事件,那是在极度疲劳的情况下诱发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接受“心理暗示”或“心理感染”。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4种情况最容易感染:
1.在高度心理相融洽的群体中,情绪和行为的扩散显得更快些。
2.独立性不强的人,如学生、妇女,特别是集体宿舍的学生,最容易受心理感染。
3.紧张、恐惧的情景会使群体成员易于接受暗示。
4.外向性格的人比内向性格的人接受感染的速度更快。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心理暗示”如运用得当,会激发人的力量,变成强大的动力。而医学家则提醒,在某些疾病,如癔病或癔病集体发作时要特别引起注意,在一些突发性群体事件中,由于得到心理暗示,会使人产生错觉,无病也会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