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间的“七年之痒”和婚姻危机是如何得到预测与量化的?科研人员拿出不少公式。
近日,针对德国的高离婚率,德国巴伐利亚州菲尔特市女市长保利提出一个大胆建议:建议为了减免离婚费用,将婚姻的时间限制为7年,之后婚姻自动解除,如果想继续维持婚姻,可以延长婚姻期限。她的提议值得商榷,但有关“七年之痒”的说法人们耳熟能详。半个世纪前,性感影星玛丽莲·梦露主演了电影《七年之痒》,随着这部影片的热映大家记住了这个有关爱情和婚姻的诅咒。人们用它来描述感情世界从热恋、婚姻、到无趣、疲惫,直至最后逃离的心态。那么,这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婚姻之痒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IBM公司的客座心理学教授斯滕伯格曾提出著名的爱情三角理论。他认为,爱情有三个基本成分:亲密、激情与承诺。随着认识时间的增加以及相处方式的改变,爱情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会发生改变。三角形的面积代表爱情的质与量,“三角形越大,爱情就越丰富”。这三种成分以不同的比例相结合,会得到七种不同类型的爱情。达到完整包含亲密、激情与承诺三种成分的第七种爱情,婚姻就会很稳定。
反之,就有可能遭遇“婚姻之痒”。美国国家注册音乐治疗师、中国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硕士生导师高天对婚姻危机的描述更加形象:婚姻就是不断重复“老一套”模式:A(女人抱怨)——B(男人辩解)——C(女人生气)——D(男人发火)——E(女人新的抱怨)——F(男人新的辩解),当婚姻陷入这样一种恶性循环状态时,那么这桩婚姻将走向G(婚姻破裂)。假设一个循环周期为一年,到了第七年问题还没有解决,婚姻就陷入危机。那么,“爱情之痒”为何到第七年就让人受不了呢?
痒到七年
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侯玉波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婚姻是一种‘社会契约’,婚姻发生问题之所以是在第七年,主要是基于婚姻周期中的关注点。如果按照正常的时间,第七年的时候正好是家庭和事业的成熟阶段。有孩子的家庭步入婚姻的第七年后,孩子也慢慢长大,有了自己独立的能力,夫妻双方有精力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婚姻。再加上现在社会上的诱惑比较多,夫妻双方都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导致自己觉得自己的婚姻有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则对《国际先驱导报》表达了另一种观点。他认为,七年之痒之所以是七年,更多是一个统计数字,恰恰在第七年的时候分手或离婚的人数比较多。结婚后会有一个磨合期,5年到10年都是风险比较大的时期,在七年之中有的人或许想离婚,但过了这个阶段以后,婚姻就稳固了。
痒的破解
人类的感情因素千差万别,非常复杂,“七年之痒”并不能完全以科学来阐释清楚,但“婚姻之痒”也可以量化。
诸多爱情婚姻研究者将导致夫妻亲密程度减弱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以下10点:
(1)空间上的分离;
(2)新朋友代替了老朋友;
(3)逐渐不喜欢对方行为上或人格上的某些特点;
(4)交换回报水平的变化;
(5)妒忌或批评;
(6)对对方与第三方的关系不能容忍;
(7)泄密;
(8)对方需要时不主动帮忙;
(9)没表现出信任、积极肯定、情感支持等行为;
(10)一方的喜好标准发生了变化。研究者设定每条原因分值为2分,当有三条以上的原因综合叠加起来超过6分的时候,就很容易使两个人的亲密关系破裂,发生“婚姻之痒”。
按照全世界离婚率的发展趋势来看,人类爱情的保质期限可能会越来越短,甚至出现了“四年之痒”,但无论如何人们都愿意相信,只要夫妻齐心合力,“七”将不再是一个大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