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不喜欢吃肉,做菜的时候要是菜里放的肉多,她总是从肉中拣菜吃。而我和老公也不是太喜欢吃肉,所以吃完菜后碟里剩下的都是肉,那肉总不能倒掉吧,于是最后的肉总要进入我的口中,尽管吃到嘴里索然无味,我还是硬着头皮把它吃了下去,象吃药一样,真有些败坏肉的名声。
肉从何时变成不受欢迎之物?想想真是有些奇怪。三十年前,我还是一个嗜肉如命的幼童,而如今肉在我眼里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是什么原因?仅仅是如今的猪肉不好吃吗?的确,如今的猪肉多是来自经过改良的瘦型猪之身,口感就是不如天然的猪肉香,可是,即使是肥猪肉,也没以前那样的诱惑力了。我不禁想起了多年前从菜中拣肉吃的年代。
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那时我记事没几年,只记得那时我家的生活十分清苦:父母都在工厂上班,每月工资只有几十元,还要赡养乡下的老人,抚养我和弟弟两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因为经济负担重,我的父母总是省吃俭用,想办法节省开支。那时,为了少到菜店买菜,我们家就在院子里开辟了一个小菜园,种点茄子、黄瓜、西红柿等常见蔬菜,这样,我们家基本上就不用买菜了。可是,菜的问题解决了,肉的问题却不能这么解决,那时我们住在城里,总不可能在家里养头猪吧,猪肉还是要去菜店买的,何况,我和弟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能缺了肉。肉是一定要买的,但不能经常买,不然我们家经济承受不了。父亲隔三差五地从菜店里买斤猪肉回来,有猪肉的时候,菜的味道就会特别香。
那时,每当菜里有肉的时候,我和弟弟就象两只嗅觉灵敏的猫,早早地趴在饭桌边等候了。当菜一上桌,弟弟就禁不住诱惑从菜里拣块肉吃,经常被烫得咧嘴直叫。母亲则在一边责备:“你就不能慢一点吗?”弟弟尽管小,但心里明白,肉是我们全家人共享的,如果他早下手,他就可能多吃到一点肉。在那个困难的年代,父母是舍不得吃肉的,所以肉基本上由我和弟弟分享。我动作比较慢,身手不如弟弟敏捷,所以吃到的肉比弟弟要少得多,这个时候我就向父母告小我两岁的弟弟的黑状:“妈,小胖总拣肉吃。”母亲则在一边作裁判: “小胖,你也别总吃肉,给你姐留点。”于是弟弟就不好意思地放慢了速度,我则悠悠地、细水长流地品味着肉香。那时的肉,真的很香,很嫩,很爽口。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父母收入高了,我们家生活条件也好多了。那时,父母会经常到去市场买些肉或排骨,我们吃的每顿饭都是有肉的,由于经常吃肉,我和弟弟再也不是馋嘴的猫了。营养充足了,我们长得也比较胖,走出家门,很能体现社会的优越性。
九十年代末以后,肉在我们家就不象以前那样受欢迎了。父母年纪大了,消化能力减弱,不能吃太多的肉,我们年轻人因营养过剩而忙于减肥,不想吃肉。况且,这时的肉多已没了以前那种肉味。不过做菜的时候如不放肉菜就不香,所以肉只是在做菜时起调料的作用,当菜完工后它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变成废物了。但肉毕竟拥有高贵的名声,不能当垃圾扔掉,于是,当最后一盘菜吃完只剩下肉时,全家人就会一人一口,象吃药般地消灭这些“负担”。
三十年来,从菜中拣肉到肉中拣菜,说明我们的生活条件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