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有关医院心理门诊了解到,最近又迎来了“季节性”的门诊高峰:每年春节之后,天气转暖的时候,是全年度心理问题和精神病的高发时段,各医院门诊接收到的心理问题病人增加了20%-30%。其中,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是这个季节的高发疾病。
专家还指出,节后心理问题的高发时段可能会持续到5月,因此,对于各类不良情绪应注意及时调节。
为何春季精神心理问题“高发”
广东工业大学连续两天发生学生跳楼事件,学生们轻生频发引起多方关注。日前,学校正对部分学生开展心理干预。记者在各个医院心理科也了解到,相对于其他季节,春天的“心病”问题发生最集中,是心理门诊求治的高峰期,尤其是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春季是这两种病的高发期。另外,学生因为抗压能力不强,刚开学情绪不稳定等原因,心理问题更显突出。
为何春季精神心理问题容易高发?有关专家分析认为,由于春季气压较低、气候干燥,时常的阴雨、灰霾、阴暗容易引起大脑分泌激素的紊乱,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容易出现失眠等症状。同时,也容易引发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万物复苏,春天给人的总是希望,为何还容易发生心理问题?因为人体内神经细胞在春天相对比较活跃,大脑对外界刺激也比较敏感,因此容易出现情绪问题。专家指出,学生由于刚刚开学,情绪还没有调整过来;还有一些去年下半年开始找工作,不少到现在仍没有落实接收单位的学生也会有各种情绪问题。因此,学生方面主要是焦虑、失眠、抑郁的问题。同时,务工人员中因节后辞工、跳槽、裁员还没找到理想新工作的人,情绪也容易出现困扰。
自杀 阴郁气候更应注意
自杀是情绪问题的极端表现,有关专家指出,自杀成功的人群中,根据自杀前的行为和情绪判断,80%是抑郁症。
阴郁气候对自杀行为的诱导在精神学界已经达成共识。“春暖花开”之前的早春时节是容易产生自杀念头的“高发季节”,加上最近几日属于多云天气,天空阴暗,没有阳光,还偶有阴雨,并且气压非常低,人感觉非常闷,成为两起学生自杀的一个气候诱因。
两类人群是自杀的高危人群:一类是应对挫折的“心理抗压能力”较低的青少年,他们处在人生发展的困难时期,因为身体发育太快,心理发育却滞后,此时开始迈入社会,对于各类挑战和压力还不能充分适应,并且容易受到感情的困扰,情绪波动大;第二类是处于更年期的女性,由于内分泌系统的改变导致焦虑、抑郁等不舒服的身体反应。
对策 自我调适 身边人关注
怎样消除春季不良气候对情绪的负面影响?专家指出,自我心理调适,以及身边人多给予当事人关注。人到春天尤其要注意合理作息,把握好工作的时间和进度,适当减少工作量,多出去走走,多亲近大自然。如出现烦躁、焦虑等情绪时,要意识到这是人体的季节性情绪波动,并非因为工作难度增加或者工作量的加大,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如果症状持续加重甚至出现自杀的想法和行为,要及时咨询专业医生。对于有自杀倾向的人,其身边的家人、同事、同学要多注意,并及时带对方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对本患有抑郁症状或精神分裂症者要加强看护,遵医嘱按时服药,给予对方更多的关注。
春季高发的精神心理问题
抑郁症:抑郁症常常被称为“情绪感冒”,意思是说抑郁症像伤风感冒一样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数据显示,在我国抑郁症发病率约为3%-5%,目前已经有超过2600万人患有抑郁症。
主要症状:表现闷闷不乐或悲痛欲绝,持续至少2个星期,另外还需伴有下述症状中的4项:
(1)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无愉快感;
(2)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
(3)自信心下降或自卑,或有内疚感;
(4)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5)食欲不振,体重明显减轻;
(6)有自杀的观念或行为;
(7)性欲明显减退;
(8)注意力集中困难或下降;
(9)联想困难,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抑郁心境一天中有较大波动,早上最重,然后逐渐减轻,到晚上最轻。
精神分裂症:在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高达780万,患病率也非常高。
主要症状:表现为狂躁不安、偏执、抑郁、焦虑、幻听幻觉、敏感多疑、强迫急躁、思维紊乱、胡言乱语、乱摔东西、冲动伤人、不能控制自己等。
睡眠障碍:多由生物节律失调所致,也就是“春困”现象;也有因为焦虑等原因导致的失眠。可在起居上适当调整,早睡早起,多参加户外活动,多做深呼吸运动,保持居室空气流通。
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激怒、易于失控和易于极端化,因极度疲劳、低血糖、极度恐惧、过分紧张而引起。市民可在晴天登山踏青,消除抑郁烦恼,缓解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