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空气湿度较低,皮肤表面的皮脂、汗液相对减少,容易出现干燥、脱屑、瘙痒,特别是老年人,更为突出。该病与膳食关系非常密切,可根据辨证分型,制订食疗方案。
中医将皮肤干燥称为“风瘙痒”。本病发生原因多由于湿热内蕴、外感风邪、搏于肌肤;或因素体血热,而生风作痒;或因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本病无原发皮损,仅有皮肤瘙痒,夜间更甚。瘙痒使人烦躁,影响食欲、睡眠。该病与膳食关系非常密切,可根据辨证分型,制订食疗方案。
血热生风型
凡体质不能耐受而食入酒酪鱼腥、温热辛辣之食物,则血热内蕴,热盛生风,风盛则痒,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先限于一处,继而蔓延到周身,遇热尤甚,患处肌肤色红,并有口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等症状,宜食用清热凉血、祛风去湿的食物。
薄荷绿豆藕
[原料]:鲜藕300克,绿豆20克,鲜薄荷叶2克。
[制法]:将鲜藕洗净去皮,绿豆煮烂后装入藕孔内,将藕煮熟切片装盘,最后将鲜薄荷叶洗净切碎,撒在上面,加适量糖、盐、醋,凉拌后食用。
[特点]:藕性味甘、寒、可清热凉血,健脾开胃。绿豆甘、凉、可清热解毒。薄荷辛凉,可清热解表、祛风止痒。三者相互配合可起到清热凉血、祛风止痒、健脾润肤的作用。
银花茅根薏仁粥
皮肤瘙痒食疗让你不再挠 图
[原料]:金银花3克,白茅根15克,薏苡仁200克。
[制法]:先将金银花、白茅根煎煮20分钟,去渣留汁,纳入生薏苡仁,煮至烂熟成粥后食用。
[特点]:金银花甘寒,可清热解毒。白茅根甘、寒,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除湿作用。薏苡仁性味甘、淡、凉,可清热利尿、健脾除湿,若平日喜食肥甘厚味、辛辣食物的皮肤干燥瘙痒者,宜常食本品,以达清热祛湿的目的。
气血虚弱型
患者因表虚不固,而风寒外邪,乘隙而侵入,由于气血虚弱,内不能疏泄,外不能透达,以致郁于肌肤之间,使皮肤干燥瘙痒,表现为瘙痒不绝,揩之脱屑,每遇风、寒时,病情加重,但无原发皮损。患者面色无华,舌淡苔薄,脉细、弱沉。宜食用祛风散寒、补气养血之物。
姜芪鸡肉丝
[原料]:生姜50克,鸡脯肉250克,黄芪50克。
[制法]:将黄芪煮后,去渣留汁,浓缩至50~70毫升,待用。生姜和鸡脯肉均切丝,先用温油煸炒鸡脯肉丝,待半熟时加入盐和姜丝,边炒边加入浓缩的黄芪汁,熟后出锅。
[特点]:黄芪性味甘、微温,可补气、升阳、固表,将体内风寒之邪向外托出。鸡脯肉甘、温,滋养气血,强壮筋骨。生姜辛、温,可解表散寒,健脾和胃。常食本品,可补养气血、祛风散寒。
拌肚丝
[原料]:猪肚250克,芥末10克,香菜10克,酱油、盐、醋适量。
[制法]:将猪肚洗净,加水煮至烂熟汁尽,放凉后切丝。加入调料和芥末、香菜末拌匀食用。
[特点]:猪肚性味甘温,补益气血,强壮脾胃,使皮肤滋润。芥末辛温,可散表、里的寒邪。香菜辛温,可祛风散寒,发汗透疹。三者协同增强补与透的作用,提高机体疏泄功用,将侵入体内的风寒之邪驱逐出去。
除应辨证分型食用药膳外,在一般情况下,应避免食用海鲜及辛辣厚味之品,如鱼、虾、辣椒、韭菜、葱、蒜、酒等刺激品。多食清淡之物,如白菜、菠菜、豆腐、藕、土豆等。皮肤十分干燥者,还应多食些滋阴润肺健脾的食物,如百合,黑、白木耳、海参、木瓜、花生、茄子、糯米、红枣等,使皮肤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