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食、恶心、吃完饭就呕吐……千万不要轻视这些餐后不适症状,这可能预示着是胃动力出了问题。有关专家指出,长期胃动力不足必然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将给人带来更多的患病几率。
吃完就吐源于胃动力不足
最近,省会吴女士总是被胃肠不适症状所笼罩着。平时一吃完就恶心想吐,尤其一吃完晚饭就必须到洗手间呕吐出来。开始,她并没在意,甚至有些窃喜,因为这样就既可以享受了美味,又不担心长胖。
可时间一长,不良的后果开始显现出“威力”了。前几天,刚下班的她突然感到浑身乏力。“当时身体软得一点力气都没有,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的家。”开始她还认为是感冒了,可没有呼吸道症状,也不发烧,也不咳嗽,就是感到异常恶心,一个劲地开始呕吐起来。“胃里的食物早吐光了,连胆汁都吐出来了。”
这时,吴女士才开始重视起来,在家人的陪伴下到了医院。经过检查,原来祸首竟是胃动力不足。医生说,吴女士平时饮食就不规律,再加上缺乏运动都可能是致病的原因。
爱生气的人应当小心
其实,在生活中有吴女士这样症状的人不在少数。据一份调查资料显示,长期胃动力不足的患病人群约在10%-30%。
据河北省中医院胃镜室主任杨金国介绍,其实胃动力不足并不是一个疾病的名称,应该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一种症状。通俗地说,就是指胃的运动功能减弱,胃的排空异常,病人表现为上腹部饱胀或胀满或撑胀不适,常伴有嗳气、食欲不振、烧心、反酸及胸骨后疼痛等消化不良症状;也常伴有失眠、心烦、焦虑、抑郁、头晕、头疼等神经精神症状。
杨金国说,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胃动力不足常见于工作压力过大、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酗酒、吸烟、生气、着急等人群,以上人群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胃肠动力减弱。
暴饮暴食后果很严重
胃动力不足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从而身体的抗病能力进一步下降,进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尤其是长期的胃食管反流病还会导致食管癌的发生。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胃动力不良呢?
杨金国说,目前其致病因素并没有完全清楚,但通过临床病例可以看出和个人的生活方式有直接关系。
首先,暴饮暴食,饮食过量,使胃的负荷超过常态,胃部肌肉蠕动力量不足,胃不能按时排空,胃内积存食物过久,会导致胃动力不足,出现上腹饱胀、恶心、吐酸水、嗳气等疼痛症状。
精神情绪受到不良刺激,出现情绪低落、精神抑郁,影响到交感神经过度紧张,抑制了胃的蠕动和排空机能,存贮的食物滞留胃内过久,继之出现发酵产气,也会出现胃动力不足。
进食过多的萝卜、土豆、红薯、板栗等食物或长期卧床,长时间伏案缺少体力活动也可能影响胃的蠕动及排空机能,引起胃动力不足症状。
另外,吸烟过度会使幽门括约肌松弛,造成胆汁反流,饮酒使胃黏膜受损,也会引起胃动力障碍。
饭前30分钟吃药最有效
常用的促进胃动力的药物主要有胃复安、吗丁啉、西沙比利等,这类药物可增强胃肠蠕动,缓解各种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
需要强调的是,吗丁啉如果和阿托品、普鲁本辛一起服用,其药理作用正好相反,前者能促进胃肠蠕动,后者却抑制蠕动,不要同时服用。
抗酸剂治疗胃溃疡时,要求药物在胃中停留时间较长,以便分散在胃黏膜表面发挥药效,但吗丁啉会增加胃肠蠕动,缩短抗酸剂在胃内停留的时间,使其作用减弱。因此,胃动力药也不能和甲氰咪呱、雷尼替丁等合用。
杨金国提醒,如果想借助胃动力药来促进消化,应该在饭前半小时左右服用,这样才能在进餐后发挥最大药效。
平时调养十分重要
为了避免出现胃动力不足,那么平时在生活中的调养就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要节饮食,饮食不规律、过食辛辣、生冷、油腻、甘甜就会导致胃肠激素以及胃液分泌功能失常,损害了胃黏膜屏障,进而导致胃动力的减弱;
其次,要畅情志,中医认为生气、着急就会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胃失和降,从而出现上腹饱胀等胃肠动力不足的表现,因此要尽量少生气、着急;
第三,要减压力,由于工作、学习紧张和生活压力较大,人们思想负担较重,出现焦虑、失眠,从而影响到人体的神经系统,中枢神经与肠神经系统调节失常,胃肠道的运动、消化功能减弱,动力不足,因此排解精神压力也很重要;
第四,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也是生活中调养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