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如同双刃剑 有弊也有利
咳嗽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调查显示,呼吸门诊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患者以咳嗽为主诉来就诊。
俗话说:“凡事皆有利弊”,咳嗽也同样如此。事实上,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是人体重要的保护性反射,能够帮助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者异物。例如吃饭的时候气管呛入饭粒就可以通过咳嗽来排出。另一方面,如果患有感冒、支气管炎或者其他呼吸道疾病,咳嗽就会变得像“失控的野兽”一样凶猛,对人体造成一系列的危害。例如力竭、声音嘶哑、尿失禁等,严重影响患者的休息、工作和学习。情况严重的还可能冲破肺脏,造成气胸,后果不堪设想。可以说,咳嗽虽然是个常见症状,但是其危害性不容小视,一旦出现要及时治疗。
咳嗽与鼻息息相关
许多患者出现咳嗽症状后,总是习惯性地认为是气管或肺脏有问题。其实,引起咳嗽的原因有许多,尤其是慢性咳嗽的病因更是五花八门,决不仅仅是由气管或肺脏病变引起,鼻部疾病同样会引起咳嗽。
在医学上,鼻部疾病引起的咳嗽被称为鼻后滴流综合征(也称为PNDS),它是慢性咳嗽的前三位病因之一,发病率约为26%。“鼻后滴流”是什么意思呢?它是指由于鼻部疾病(如鼻窦炎等)产生的鼻腔分泌物倒流到鼻后和咽喉部,甚至反流到气道,刺激了这些部位上的咳嗽感受器而产生咳嗽。
鼻后滴流综合征引起的咳嗽主要发生在白天,入睡后较少咳嗽。除了咳嗽、咳痰外,鼻后滴流综合征患者可能还会有咽喉部滴流感、口咽部粘液附着、频繁清喉、咽痒不适或鼻痒、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鼻后滴流综合征的治疗方案要根据具体的疾病来确定。
教你“吃透”咳嗽用药
常用的止咳药一般可以分为外周性和中枢性镇咳药两类。外周性镇咳药是通过抑制外周咳嗽感受器向咳嗽中枢传导信号而发挥止咳作用,这类药物包括局麻药和粘膜保护剂。常用的复方甘草合剂(其中含有阿片)、止咳糖浆等,服用后可覆盖在咽部的粘膜上,从而减少粘膜的刺激,起到镇咳作用。
中枢性镇咳药又分为依赖性(如可待因)和非依赖性(如右美沙芬)两大类。中枢性依赖性镇咳药主要为吗啡类及其相似的药物,最早使用的是吗啡,虽然镇咳效果强,但很容易产生成瘾和呼吸抑制,目前已不用于镇咳治疗。现在使用较多的是与其结构相似的可待因,可待因亦有较强的镇咳效果,但成瘾性较弱。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类药物在服用一段时间后仍有上瘾的危险。
由于可待因一类的镇咳药具有成瘾性,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求一种具有良好疗效而又无成瘾性的中枢镇咳药,即中枢非依赖性镇咳药。最具代表性的药物为右美沙芬,其镇咳效果可与中枢依赖性镇咳药可待因相媲美,而且镇咳剂量下对呼吸系统无抑制作用,不会产生成瘾性,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可替代可待因的一种镇咳药物,目前市面上的一些止咳药如惠菲宁等均含有右美沙芬成份。 (姚克勤/实习生韩华君)